题目内容
【题目】以下各图象描述的实验现象与对应的实验操作不相符合的是( )
A. 向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
B. 室温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镁条
C. 向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质量
D. 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A、向稀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7,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升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同时放热,溶液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溶液温度逐渐降低至室温,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将一杯20℃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时,溶解度增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符合题意。
【题目】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1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⑴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_____;
⑵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⑶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_____。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_____。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 | 向滤液中加入_____ | _____ | 猜想Ⅱ成立 |
向滤渣中加入_____ | _____ |
⑷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