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黑色固体单质。
(1)A的化学式_____,E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_____,反应④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反应。
(4)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C H2O 2H2+O22H2O CO2+Ca(OH)2=CaCO3↓+H2O 分解 医疗急救
【解析】
A、C都能与B完成燃烧过程,故B是氧气,E通电可以生成B、C,故E是水,C是氢气,A是黑色固体单质,故A是碳,D是二氧化碳,D能够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F,则F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1)由分析知A、E的化学式分别是:C、H2O;
(2)反应②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方程式为2H2+O22H2O;反应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③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
(4)B是氧气,用途较多,医疗急救、炼钢、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都需要氧气。
【题目】课后查阅资料后,小丽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上图,氯酸钾熔点_____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分解温度;
(2)分析上图,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
(3)分析下图,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丽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检查气密性。 | 方法:_____。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不填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 才能复燃。 |
Ⅳ |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
请回答:
①步骤Ⅰ中检查气密性方法是:
②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
③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
加热后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
④小丽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和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丽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