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碱,同学们对它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设计方案如下,请思考每个方案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预测 | 结论 | |
方案一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 | 酚酞试液不变色 | 恰好完全中和 |
方案二 |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pH=7 | 恰好完全中和 |
方案三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滴加稀硝酸和 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盐酸过量,没 有完全中和 |
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只有方案二是正确的,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 ;
请分析方案一错误的原因: (13) ;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 (14) 。
②探究二: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已知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样品中含有 (15)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6) |
步骤二: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 | 酚酞变红色 | 样品中含有 (17) |
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 (18) 。
【答案】(12)NaOH+HClNaCl+H2O(13)方案一中如果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酚酞试剂也不变色(14)NaCl+AgNO3AgCl↓+NaNO3(15)Na2CO3(16)Na2CO3+BaCl2BaCO3 ↓+2NaCl(17)NaOH(18)NaOH、Na2CO3
【解析】
试题分析: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方案一错误的原因:方案一中如果反应后的溶液显酸性,酚酞试剂也不变色;化学方程式表示方案三错误的原因NaCl+AgNO3AgCl↓+NaNO3;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发生的反应为Na2CO3+BaCl2BaCO3 ↓+2NaCl;取步骤一试管中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酚酞变红,说明样品中还一定含有NaOH;通过实验,判定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NaOH、Na2CO3。
【题目】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图示 | ||||
叙述 | 探究双氧水制氧气中MnO2的作用 |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的气体体积变化 | 20℃时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继续加KNO3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化 |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镁粉 |
【题目】(1)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2H2O2 2H2O+ O2↑ 方法二:2KMnO4 K2MnO4 + MnO2 + O2↑
Ⅰ.用方法二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装置为 ;
Ⅱ.设计A装置时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 ;
Ⅲ.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此干燥瓶中装有的物质为 ;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
(2)(7分)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
【猜想】
I.只有氧化钙 II.只有碳酸钙 III.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
【实验探究】
⑴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II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I成立,其理由是
。
⑵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⑶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III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② | 猜想III成立 |
【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