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_____.
(7)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是_____.
【答案】4 二 得到 BD AE C ACE B Na2O
【解析】
A是氧离子,B是氧原子,C是钠离子,D是镁原子,E是硫离子。
(1)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观察图示可知A~E共有4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原子核外存在2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该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因为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分析图示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可知:BD属于原子。
(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所以AE属于阴离子。
(4)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可知C属于阳离子。
(5)ACE最外层电子数排满了,故ACE表示相对稳定结构。
(6)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图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B。
(7)B是氧原子,C的核内质子数是11,所以是钠元素,其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少1,故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是Na+,B和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_____。
A 只有固体 B 只有液体 C 只有气体 D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温度下降。这种物质可能是___。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3)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将一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外,还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
②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③t3℃时,取甲、乙两物质配制溶液。
序号 | a | b | c | d | e |
固体种类 | 甲 | 甲 | 甲 | 乙 | 乙 |
甲固体的质量/g | 30 | 60 | 90 | 30 | 60 |
水的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I.关于a~e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
II.下列关于a~e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b溶液恒温蒸发25g水后,与c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e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 将a、d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
D c溶液恒温蒸发溶剂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