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CO2 鉴别NaOH 溶液和Ca(OH)2 溶液 | B、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C、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D、用过滤的方法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解答;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进行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解答;
D、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而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CO2 鉴别NaOH 溶液和Ca(OH)2 溶液,故A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C错误;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故D正确.
故选:C.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成碱性碱性,所以不能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C错误;
D、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 B、金刚石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 C、铜丝可做导线 |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
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比较溶解性 | B、![]() 检验铵盐 | C、![]() 证明酸碱能反应 | D、![]() 制备二氧化碳 |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区分食盐水和CaCl2溶液 | 取样,加肥皂水,振荡 |
B | 制CuSO4溶液 | 铜粉和稀硫酸反应 |
C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
D | 除去Fe粉中的少量CuSO4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A | B、B | C、C | D、D |
“家庭小实验”是利用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下列实验不能用“家庭小实验”完成的是( )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和水 | C、检验食盐和碳酸钠 | D、探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是否生锈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A、区分CO和CO2.方案1:燃烧的木条;方案2:澄清石灰水 | B、证明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方案1:加入NaOH溶液;方案2:加入盐酸 | C、除去碳酸钠中少量碳酸钙.方案1:加水、过滤;方案2:加入盐酸 | D、检验氯化钠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方案1:加入盐酸;方案2:通入CO2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 | B、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 C、用氢氧化钠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 D、点燃的木条可区分N2和CO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9.5mL液体 | B、![]() 取用固体 | C、![]() 贮存少量氢气 | D、![]() 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