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I.(1)分别写出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东用装置甲制取氧气,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刚开始看到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要制取二氧化碳,则他应该选择的装置是______ (填“甲”或“乙”),实验进行较长时间后,小明发现集气瓶中的气体仍然没有收集满,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现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小宁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小雪的方案若继续实验,也能得到小宁同样的结论。请你设计方案:
主要操作 | 预期现象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长颈漏斗 酒精灯 2KMnO4K2MnO4 + MnO2 + O2↑ 此时排出的是装置中原有的空气 乙 装置漏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呼吸作用有CO2产生 向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解析】I.(1)仪器A是长颈漏斗;仪器B是酒精灯;
(2)装置A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并且试管口有棉团,适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由于反应开始要先排出的是装置中原有的空气,刚开始看到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下制气体,故选B装置;如果装置漏气或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在液面以下等都可以造成较长时间集气瓶中的气体仍然没有收集满;
II.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解释与结论】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时石灰水变浑浊,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小宁的结论为:呼吸作用有CO2产生;
【评价与反思】要证明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可以向小雪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
【题目】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是有关它的性质实验.
(1)如图1所示,反应后溶液(编号为 a)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种.
为证明溶液 a 中可能含有的溶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确定溶液 a 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溶液a,滴加氯化铜溶液 | 不含氢氧化钠 |
②确定溶液a中是否含有盐酸
方案 | 步骤 | 现象 |
一 | 取少量溶液a,滴加硝酸银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二 | 取少量溶液a,加入镁粉 | 产生气泡 |
i.上述方案中有一个设计不合理,指出不合理的实验方案编号及原因、;
ii.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根据现象得到的结论是;ⅲ.欲从溶液a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可以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2)利用如图2装置验证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装置A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打开K2、K3 , 当D中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可确定C中收集满二氧化碳.
②甲同学打开装置 C 中分液漏斗活塞,将 8mL 室温时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滴入 C 中,然后关闭活塞,观察到 D 中石蕊试液倒流至 C 中.甲同学得出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
液体 | 步骤 | 现象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液体后关闭活塞 |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