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氧气用途:_____、供呼吸、炼钢、气焊和气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C. 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D. 幼儿患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铁
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烧碱 D.石灰石
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 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 氧气可以燃烧
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医疗急救时,需要纯氧
C. 氮气可用来保存粮食、水果 D. 燃放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空气
可燃物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产生,在空气中燃烧却有火焰产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生成,在空气中却有黑烟生成。同学们对此开展了以下探究:
(1)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阅资料)木炭在空气中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_____;
(3)蜡独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
(提出问题)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学:可能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写出一种即可)有关。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收集体积分数为52%的氧气于钟罩中,再将蜡烛点燃立即罩上钟罩;几秒钟后,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发现刚开始时白瓷板上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后有大量的炭黑出现,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4)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_____;
乙同学直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钟罩中,再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出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_____;后续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_____;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_____(写一种即可)。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铝元素的粒子结构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若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则铝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3)Al3+可通过________电子变成了Al(选填“得到”或“失去”);
(4)B与C的化学性质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面粉 C.泥土 D.花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