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来防腐,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答案】AB
【解析】
A. 尘土飞扬,是宏观概念,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微观性质)。故A符合题意;
B. 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白气”,是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故B符合题意;
C.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和固体都大,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造成的,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故C不符合题意;
D.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以做保护气。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来防腐,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是正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题目】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B.物质的保存方法及解释 |
①碳酸氢钠用于焙制面包——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②食盐消除地面积雪——溶于水放热使雪融化 | ①浓盐酸密封保存——防止挥发 ②白磷在冷水中保存——隔绝空气 |
C.化学和生活 | D.结构与性质 |
①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除去 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盐水浸泡除去 | ①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组成元素不同 ②元素的种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
A.AB.BC.CD.D
【题目】某校实验小组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们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溶液呈酸性
猜想三:溶液呈_____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 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________ | 猜想二或三成立 |
(分析与思考)
(1)通过实验现象②,不能判断溶液呈酸性。若要证明溶液呈酸性,可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
(2)若溶液呈碱性,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樱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能观察到产生沉淀,等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混合溶液,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还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