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69年,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张青莲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A. 单质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稀有气体
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甲烷 D.二氧化碳
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顺序分类正确的足( )
A.液氧、铁粉、氯化钾、五氧化二磷
B.空气、氢气、澄清石灰水、氧化铜
C.糖水、石墨、氯化钠、二氧化碳
D.冰水、红磷、高锰酸钾、氯酸钾
下列同学对“CO2” 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的实验,若按照实验目的可分为:探究物质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1 ]探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用图A所示装置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生成氧气和________,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按照实验目的该实验可与图_______(选填实验字母序号)所示实验归为一类。
[探究2]探究物质的性质:用图B所示装置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用图D所示装置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______;在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探究3]测定实验:用图C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采用化学方法消耗密闭容器内的______,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少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用图F所示的装置可测定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按照实验目的可将图C和图F所示的实验归为一类,依据是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_______(选填“定量”或“定性”)实验。
25°C时,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现无色
B.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溶质不考虑石蕊试液)
C.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D.b、d点对应溶液的pH: b>d
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食醋(pH≈2)
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利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但实验操作中,甲使用了二氧化锰而乙没有,丙则误将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
(1)写出甲同学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产生氧气速率:丙_________乙(填“>”、“<”或“=”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