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C.在1g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D
解析试题分析: A、分子之间有间隔,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L,错误; B、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由于生成氢气是气体,所以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错误,C、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所以在1g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它不会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仍为1g,错误,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硫与氧气的质量关系:32:32,所以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正确,故选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饱和溶液,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气体分子大,易被压缩 |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 D.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
C.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
D.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 事 实 | 解 释 |
A |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反应前后瓶中分子总数不变 |
B |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 |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
D |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很大 | |
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 B.②⑦ | C.③④ | D.②⑥⑦ |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少量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 B.纯碱 | C.植物油 | D.蔗糖 |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蒸馏 ③加明矾吸附沉降 ④消毒杀菌 ⑤活性炭层吸附.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将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填序号) .
(4)区别净化后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到的物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