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O2B.COC.MnO2D.CO2
【答案】A
【解析】
氧分子构成氧气,物质中含有氧气,才能含有氧分子,故A选项符合题意。
【题目】勇往直前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来到实验室,取来三瓶没有标签的溶液,标记为1、2、3号,已知它们分别是硫酸锌、硫酸铜、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三种溶液的溶质,展开了探究:(1)【提出问题】三瓶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什么?经过观察发现只有3号溶液为蓝色,而1、2号溶液均为无色.由此可知3号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2)【探究】小冰的实验:【评价交流】请你对小冰的实验设计及得出的结论做出评价;小城的实验中,加入锌粒之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3)【归纳总结】此实验利用了金属可以与(5)反应的性质;可以判断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依据的是 .
【题目】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干冰人工降雨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
C.用木炭烤肉串D.用铜丝做导线
【题目】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括号内的物质是该燃料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D.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2)煤燃烧时排放出SO2等污染物,可能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 pH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将煤燃烧后的烟气通入吸收塔,用石灰水吸收其中的SO2 , 石灰水需要“喷淋”的目的是(填“增大”或“减小”)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充分吸收SO2。(3)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将有毒的CO、NO转化为无毒的CO2、N2 , 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4)2016年年初,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乔治·欧拉教授率领团队,首次采用基于金属钌的催化剂,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甲醇燃料,转化率高达79%。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O2+3H2 CH3OH+。(5)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92g乙醇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又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2NB.HC.COD.Fe
【题目】关于100g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B.将5g氯化钠溶于95g水中,可制得该溶液
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9:1
【题目】下列肥料属于氮肥的是
A.CO(NH2)2B.Ca(H2PO4)2C.KClD.K2CO3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1)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 .(2)若D为氧化物,且A、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生成物D为氧化物,参加反应B的质量为6.8g,则生成C的质量为 .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4)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铁丝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①步骤一:关闭K2和K3 , 打开K1 , A中产生大量气泡。 为保证后续实验的成功,B中所盛放的溶液是。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丝生锈与水有关的最佳装置是(填“C”、“D”或“E”,下同),能够说明铁丝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装置是。②步骤二:关闭K1 , 打开K2和K3 , 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C瓶中现象是;D瓶中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