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甲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 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
乙同学 |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改进的方法是_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_。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1)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仪器验证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H2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实验设计)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B1→A→B2→C→E(B1、B2均为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
(实验及数据)样品充分反应(假设每步均反应完全),并测定部分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数据如下:
装置编号 | D | B1 | B2 | C |
试剂 | 硝酸银溶液 | 浓硫酸 | 浓硫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现象或质量变化 | 无明显现象 | 增重1.0g | 无增重 | 增重6.6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和数据判断,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_;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_,要验证该气体是否存在,应如何改进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针对该套实验装置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H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
(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验过程)大家对可能存在的溶质继续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适量的该消毒液于试管中,放入有色布条 | 布条长时间不褪色 | 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消毒液中含有Na2CO3 |
(交流反思)“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密封保存,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因为二者混合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名称 | 洗洁精 | 炉具清洁剂 | 洁厕灵 | “84”消毒液 |
有效成分 | 表面活性剂 | 氢氧化钠 | 盐酸 | 次氯酸钠 |
(1)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功能(填“吸附”或“乳化”)。
(2)炉具清洁剂的pH___7(填“>”“<”或“=”),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__性。
(3)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气体X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
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
A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提纯含少量泥沙的NaCl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用稀盐酸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
C |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 | 对 CuSO4溶液蒸发浓缩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