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对下列实际问题或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人用力推箱子,即使箱子未动人对箱子也做了功
B.乙图:渔民叉鱼时,下叉的位置低于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丙图:可以利用此装置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D.丁图: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答案】D
【解析】
A、甲图:人用力推箱子,箱子未动人对箱子没有功,解释错误;
B、乙图:渔民叉鱼时,下叉的位置低于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解释错误;
C、丙图:通入气体的方向错误,不可以利用此装置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解释错误;
D、丁图: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解释正确。
故选D。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关闭K1、K2,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装置A中的锥形瓶内;
Ⅱ.打开K1,观察到装置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装置A中,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倒吸入装置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装置A中溶液仍为红色,装置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 甲组的探究 | 乙组的探究 |
[提出问题] | 装置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 装置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
[作出猜想] | 猜想一: Na2CO3; 猜想二: Na2CO3和NaOH |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
[实验验证] | ①小鹏取少量装置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_____,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②小丽认为用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 ①取少量装置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pH试纸测定装置C 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_____, 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
(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装置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
(2)[实验步骤] II 中的现象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
综上所述,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证明反应确实发生,可通过检验_____的方法实现。
【题目】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B.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 C.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