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______(填“高”或“低”)。
(2)B中烧杯b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______。
(3)C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必须与______同时接触。
(4)D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______并且______。
【答案】低 不断运动的 空气、水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中烧杯b酚酞溶液变红色,是由于A烧杯中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形成了氨水,显碱性,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的;
中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铁钉生锈必须与空气、水同时接触;
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
【题目】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甲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很强大(节选)
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甲烷的国家,《易经》中就谈到“象曰:泽(沼泽)中有火。”
什么是甲烷呢?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如图)。标准状态下的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甲烷与全球变暖有关吗?
甲烷也是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浓度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它与 CO2的温室效应哪个更强呢?科学家做了以下研究。
实验一:甲烷与CO2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如图,分别收集两瓶相同体积的甲烷气体和CO2气体,用温度传感器穿过塞子中间的小孔插入玻璃瓶中。将2瓶气体放在室外的阳光下,打开数据采集器,每秒采集一次数据,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图:
实验二:不同体积分数的甲烷的温室效应的对比探究
仍然采用实验1的方法,分别收集下列四种体积分数的甲烷样品进行实验,表中为此实验的平均值。
不同体积分数甲烷在阳光照射下的平均温度
甲烷体积分数 | 18% | 36% | 48% | 64% |
太阳光照射时甲烷的平均温度/C | 28.4 | 30.1 | 31.7 | 32.8 |
甲烷从哪里来?
大气中甲烷的 30%~40%是由自然源引起的,70%左右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如:化石燃料开采过程中泄漏;种植水稻其根部的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下转化形成的甲烷;饲养的牛等反刍动物其食物在消化过程会产生甲烷;固体的垃圾填埋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泽(沼泽)中有火”体现了甲烷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依据甲烷的分子模型计算出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3)甲烷被称为“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原因);
(4)通过观察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5)要控制甲烷的排放从而降低其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出1条即可)
【题目】宏观与微观是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角度。可以用“分”与“合”的思想设计实验证明水的组成。
实验装置图 | 微观示意图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通直流电。 | 一段时间后,试管a 中气体的体积约为试管 b 中气体的体积的_____倍。 | 水由_____元素组成。 水 分 子 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 。 | ||
切断电源,取出试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试管 a 中;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 入试管 b 中。 | 试管 a 中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试管 b 中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 | |||
在方框中画出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_____ | 点燃氢气,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中。 |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