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______;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
【答案】小 外焰 C 能
【解析】
(1)蜡烛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则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火柴梗的a处最先碳化,则a处温度最高,故外焰的温度最高;
(3)实验中遇到与理论现象不一样的地方不能置之不理,需有探究精神,采用各种方法验证该现象出现的原因,ABD都是可行的做法;
(4)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蒸汽,故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膨化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多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
(1)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食品易与氧气发生级慢氧化面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为了探究气体的成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镁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铁(Mg3N2)固体。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甲同学收集一.瓶该气体,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人瓶中,发现木条熄灭。由此得出气体是二氧化碳。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剩余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方案
①在装有该气体的容器(容器内压强接近大气压强)上连接一个如图装置。向右拉动注射署活塞,经过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证明猜想3不成立,猜想2.成立。
②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乙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另取一瓶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b.取少量反应后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 a.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红色的石蕊试纸___________。 | 猜想2成立 |
[交流讨论]
(4)试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学习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剂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I、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③现象 | 步城⑥结果 | 步骤⑦的现象 | 结论 |
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_____。 |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_____。 | 猜想I、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2)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
(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合(带铁圈)、漏斗、烧杯、_____。
(4)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