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硫原子的质子数x=_____;
(2)将这8种元素排列在同一周期中,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_____个电子层;
(3)该周期元素是由金属元素过渡到_____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
(4)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6 3 非金属 得到
【解析】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硫原子的质子数x=2+8+6=16。
(2)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将这8种元素排列在同一周期中,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3个电子层。
(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4)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矿泉水瓶取回浑浊的溪水水样,带到实验室里探究“水的净化”,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初步处理)同学们将水样放置一会儿观察到瓶底有一层泥浆,小明同学建议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1)组装过滤器,将圆形滤纸进行折叠处理。
(2)小明正确组装好过滤器后,按如图1所示进行过滤操作:
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
③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小明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小明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有_____(填序号)。
(3)(分析与讨论)
在同学的帮助下,小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
(4)经过以上操作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仍不是纯净物,原因是_____。
(5)(实验拓展)
提出问题: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
实验探究: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用如图2所示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 | 2 | 3 |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
1min | 11 | 9.5 | 10.5 | 8.5 | 9.5 | 7.5 |
2min | 16.5 | 14.5 | 15.5 | 14 | 15 | 13 |
3min | 19 | 17.5 | 18.5 | 17.5 | 18 | 16.5 |
4min | 19.5 | 18.5 | 19.5 | 19 | 19.5 | 19 |
5min | 19.5 | 19.5 | 19.5 |
分析与结论: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测量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测量_____;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_____。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右表: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20g | 15g |
第二次加入20g | 10g |
第三次加入20g | 5g |
第四次加入20g | 3g |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第一次实验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g;
(3)计算第一次加入2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