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
①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炭黑,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
②各取一小匙木屑和煤粉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可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煤粉后燃烧。根据这一现象解释,为什么在生煤火炉时,常点燃木柴来引燃煤呢?_____。实验后同学们还发现薄铜片表面变黑了,请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这一现象_____。
(2)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我国在可燃冰试开采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钙)。氢化钙(CaH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已知CaH2 中 Ca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且反应物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在该反应中,反应物_____(填名称)具有还原性。
③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请举一例)。
某课外小组利用H2 还原CuO 粉末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图甲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
(设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后关闭弹簧夹
③分别称量装置C、D 的质量
④再次打开弹簧夹,通入氢气后,加热装置C
⑤待C 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⑥继续通入氢气,待装置C 恢复至室温后,关闭弹簧夹
⑦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 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为了提高实验的安全性,步骤④加热装置 C 前, 应在 E 导管口收集一试管气体后,进行如图乙所示操作,若操作过程中听到尖锐爆鸣声,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进行实验)该小组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并进行了实验数据(C 中玻璃管质量为60.0g)
装置C 的质量/g | 装置D 的质量/g | |
反应前 | 68.0 | 158.2 |
反应后 | 67.2 | 159.1 |
(1)小组同学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过程中,若夹紧弹簧夹,则A 中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
(2)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
(数据处理)
(1)根据上表中数据,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_____(使用原始数据列式,不用计算出结果)。
(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参考上述实验原理,模仿实验步骤,设计了如图装置(假设氢氧化钠溶液能完全吸收二氧化碳),打算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但测出的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总是小于 3:8,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 | B物质的鉴别 |
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 CO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CO,后加热 |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闻气味 |
C物质性质和途径 | D能源与环境 |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因为化学性质稳定 CO用于冶炼金属,因为具有还原性 | 使用氢气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
A.A B.B C.C D.D
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R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一氧化碳 |
反应前质量/g | m1 | m2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m3 | m4 | m5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