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3)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a
a
 (选“a”或“b”)进,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C
C
 (选择“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中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E或AG
AE或AG
 (填装置编号),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3+3CuO
  △  
.
 
3Cu+3H2O+N2
2NH3+3CuO
  △  
.
 
3Cu+3H2O+N2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判断;
(2)根据反应原理判断发生装置和书写方程式;
(3)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并根据装置的选取方法判断所用装置,C与B相比,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两仪器分别为:试管、集气瓶;
故答案为:①试管,②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
故答案为:A,2KClO3
MnO2
.
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a进,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和C都可以,但C装置更优良,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则不行;
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a;C;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所以选择发生装置是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用G收集,气体应从b进,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方程式是2NH3+3CuO
  △  
.
 
3Cu+3H2O+N2
故答案为:AE(或AG),2NH3+3CuO
  △  
.
 
3Cu+3H2O+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装置的选取,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对装置的评价等知识,比较综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6、现提供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猛、双氧水溶液等化学试剂,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所选用装置用字母序号表示):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C
E
.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选用其它试剂制取氧气,它们是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某同学用B和C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分别组装好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②在B中加入水至封住长颈漏斗下端出口    ③用橡皮管连接B、C    ④检查气密性    ⑤⑥在B中锥形瓶中装入固体药品并塞紧胶塞   ⑦将液体试剂从长颈漏斗上部注入     ⑧收集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I、写出步骤④的具体操作
用双手握住锥形瓶
,气密性良好的标志是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

II、写出步骤⑤的具体操作
把锥形瓶平放,用药勺把药品放进瓶子的底部

III、药品和步骤⑦以前的操作都没问题,收集装置也没问题,但收集不到气体,其原因可能是
从长颈漏斗出去了

(3)某同学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后进一步研究了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①: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
他的实验方案是:每次都用30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测定每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它实验条件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MnO2粉末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所用时间(s) 17 8 7 5 4 3 2 1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二氧化锰的用量有无影响,如果有,怎样影响?
有,二氧化锰越多,反应越快.

问题②: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你的实验方案是:
制取相同体积的氧气,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然后看所需时间的长短.

问题③: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
请写出你的一个猜想:
过氧化氢的浓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