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学习化学从认识空气、保护空气开始。
(1)下列现象能说明我们身边存在空气的_____(填标号)。
A 快速奔跑时感受到有风吹来
B 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
C 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
(2)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
(3)在CO2、SO2、N2等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
(4)请写出一条保护空气的措施_____。
【答案】ABC 供给呼吸 SO2 使用清洁能源或植树造林等
【解析】
解:(1)A、风能证明空气的存在,故正确;
B、把塑料袋抖开后扎紧,感到不易压缩,说明空气存在,故正确;
C、将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满玻璃杯,说明空气存在,故正确;
(2)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
(3)在CO2、SO2、N2等物质中,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为SO2;
(4)保护空气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使用新能源等。
【题目】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____不成立 |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拓展)
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实验设计题: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了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一 | _____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_____ |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
[实验步骤]①正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_____;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但小龙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
【题目】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像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方格中。
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1 |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 果肉变色 | ___________ |
2 | 将一小块果肉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 | ___________ | 猜想②不成立 |
3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③不成立 |
4 | ___________ | 温度高的先变色 | ___________ |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在①—④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