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3.5 | 10 | 6 |
反应后的质量/g | 8.6 | 3.5 | x | 14.5 |
A.x的值为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矿泉水瓶取回浑浊的溪水水样,带到实验室里探究“水的净化”,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初步处理)同学们将水样放置一会儿观察到瓶底有一层泥浆,小明同学建议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1)组装过滤器,将圆形滤纸进行折叠处理。
(2)小明正确组装好过滤器后,按如图1所示进行过滤操作:
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
③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小明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小明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有_____(填序号)。
(3)(分析与讨论)
在同学的帮助下,小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_____(填物质名称)除去。
(4)经过以上操作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仍不是纯净物,原因是_____。
(5)(实验拓展)
提出问题: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
实验探究: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用如图2所示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 | 2 | 3 |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
1min | 11 | 9.5 | 10.5 | 8.5 | 9.5 | 7.5 |
2min | 16.5 | 14.5 | 15.5 | 14 | 15 | 13 |
3min | 19 | 17.5 | 18.5 | 17.5 | 18 | 16.5 |
4min | 19.5 | 18.5 | 19.5 | 19 | 19.5 | 19 |
5min | 19.5 | 19.5 | 19.5 |
分析与结论: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测量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测量_____;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_____。
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Ⅲ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____________;
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装置C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D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C装置中10g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C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 | 2 | 4 | 6 | 8 | 10 |
固体质量/g | 9.3 | 8.8 | 8.5 | 8.4 | 8.4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①在称量质量过程中,必须把玻璃管两端封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