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象表示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
(3)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答案】 氢氧化钠 大于 酒精 出现浑浊
【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碳酸钠在酒精中是沉淀,而氢氧化钠在水和酒精中都能溶解,且在水中溶解能力更强,所以上述图象表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21.8g。(3)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酒精,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40g,而在水中是129g ,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生成碳酸钠,观察到的现象为有沉淀生成,溶液变浑浊。
【题目】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的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思考镁紧排在钠后面,那么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
【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
【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
猜想 | 验证方案 |
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 将褪色的溶液________,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
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