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的“铁”、“锌”是指元素。
【题目】将生锈铁钉放入过量稀硫酸中浸泡,刚开始会看到什么现象?一段时间后,又会看到什么?写出现象和相关化学方程式。
【题目】(11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瓶①)的作用是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题目】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金刚石 C. 液态氧 D. 碳酸钙
【题目】下图中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八种物质,“—”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黑色固体,C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C、D、E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G是含有钠元素的碱,写出固体G的一种用途 。
(2)D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①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常用于冶
金工业,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 。
(4)工业生产中常用F处理硫酸厂污水中的硫酸,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目】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其中丙氨酸就是其中一种氨基酸,下列有关丙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丙氨酸是由多原子分子构成的有机物
C. 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 一个丙氨酸中含有13个原子核
【题目】治理雾霾,还我蓝天,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 大量植树造林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充分利用太阳能 D. 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
【题目】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题目】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铁、铅、碘、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保质期长,食用无害
C.维生素有20多种,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摄取
D.霉变的米、面加热到280℃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