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第43页写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相信你已经认真地完成苏州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考查实验,有关步骤如下:
(1)仪器组装
(2)验气密性
实验时将带导管的单孔塞放入试管口并
旋紧
旋紧
,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然后手握试管,当看到水中导管口有气泡.为进一步检查气密性,可以再放开手,在水中导管口看到
水中导管口倒吸一断水柱且不下落
水中导管口倒吸一断水柱且不下落
时,表明装置确实不漏气.
(3)添加试剂
(4)排空气集气:小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贴上A标签
(5)排水法集气:小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贴上B标签
(6)对比浊度的变化
加石灰水振荡,多数同学观察到,小试管中均出现混浊,但少数几组发现:小试管B先变混浊,过一会儿便变澄清了!
从(4)和(5)收集方法对比看,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不需要验满,而排空气法验满时间长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不需要验满,而排空气法验满时间长

从(6)的实验对比结果看,你的结论是:
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有时纯度更高
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有时纯度更高

实验反思:
新制的石灰水放置一天后,上层清液和试剂瓶内壁,均有一层白色膜状物质.
如果准备时,老师在向各个试剂瓶中加入的都是澄清饱和的石灰水.那么第二天出现上述现象,该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浓溶液).请仔细思考,简述你的判断理由(用方程式表示):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在基础实验课上,教师将某班组同学分为A、B两大组,进行了CO2的制备(利用图1装置)、收集方法及有关CO2的性质实验的研究.

I.实验原理、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操作及现象
(1)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旋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若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且保持一段时间,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均可)
旋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若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且保持一段时间,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均可)
(3)加药品:先向250mL锥形瓶中加入颗粒大小差不多的石灰石10块,旋紧橡胶塞后再从长颈漏斗中加盐酸(1:2)2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H2O+CO2↑+CaCl2
CaCO3+2HCl═H2O+CO2↑+CaCl2
(4)收集:A组用排水法,B组用向上排空气法,各收集两瓶(250mL)CO2,并记录收集满第一瓶的时间(从倒盐酸时开始计时).正放桌面上备用. A组观察到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有气泡从瓶口冒出
集气瓶内液面下降至瓶口,且有气泡从瓶口冒出
现象时,表明气体已经收集满.B组的验满方法及现象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瓶口,木条熄灭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瓶口,木条熄灭
记录集满第一瓶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5)将收集到的两瓶气体分别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II.实验记录:收集满第一瓶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分工 A大组(排水法) B大组(向上排空气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集满气体时间 35″ 43″ 39″ 44″3 1′15″ 1′4″ 1′12″ 59″
III.实验分析:
(1)完成表格中的空白之处.
(2)分析实验记录的时间后发现:集满一瓶气体所用时间排水法比向上排空气法
(填“长”或“短”).
(3)A大组同学在进行第5步性质实验时,发现第一瓶气体倾倒入烧杯中,燃着蜡烛均未熄灭,而第二瓶气体倾倒入烧杯中,燃着的蜡烛均熄灭了,可能的原因:
A组第一瓶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从锥形瓶中排出的空气
A组第一瓶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从锥形瓶中排出的空气

Ⅳ.实验延伸:
老师将不同收集方法得到的第二瓶气体倒放入NaOH溶液中(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反应原理是CO2+2NaOH=Na2CO3+H2O),如图2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集气瓶内液面均上升,上升高度:排水法明显高于向上排空气法可能的原因是:
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或纯度较高
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或纯度较高

V.实验结论:CO2能用排水法收集理由是:
排水法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所用时间短,现象明显或操作方便;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或纯度较高
排水法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所用时间短,现象明显或操作方便;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浓度或纯度较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