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
(2)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4)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
(1)装置中残留部分二氧化碳,不能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的碳酸钡的质量偏小,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故答案为: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故答案为:CO2+Ba(OH)2═BaCO3↓+H2O;
(3)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防止影响碳酸钡质量的测定,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a不符合;
b、滴加盐酸过快CO2,CO2来不及被吸收,就排出装置C,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可以提高测定准确度,故b不符合;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吸收水分,不影响CO2,不能提高提高测定准确度,故c符合;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影响CO2,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故d符合.
故选:cd.
(4)BaCO3质量为3.94g,则n(BaCO3)=
3.94g
197g/mol
=0.02mol,则n(CaCO3)=0.02mol,质量为0.02mol×100g/mol=2g,所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g
8g
×100%=25%.
故答案为:25%.
(5)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导致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碳酸钙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
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取一只250mL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一小块燃着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木炭燃烧得更旺化学方程式I
表中,化学方程式I是______.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mL.收集200mL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进行操作I
现象I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表中,操作I是______;现象I是______.
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12345
B中剩余水体积/mL10042394138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
实验反思:
(1)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