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现象与解释 | B资源与环境 |
(1)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2)气体易被压缩——气态物质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3)十里桂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1)工业废水可直接排放 (2)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应保护好南海及其石油资源 (3)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 |
C燃烧与灭火 | D化学与生活 |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燃烧 (3)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1)合理膳食,利于健康 (2)吸烟有害,尽早戒烟 (3)鉴别棉、毛,用火灼烧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知识点很多,可根据熟悉的知识点和知识积累进行分析比较作答.只要判断出其中一条信息是错误的即可进行排除,可以据此解答。
A、(1)热胀冷缩是指分子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1)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污染,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2)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知道,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有氧气;所以仅仅达到着火点并不能燃烧,还必须有氧气;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1)合理膳食,利于健康(2)吸烟有害,尽早戒烟(3)鉴别棉、毛,用火灼烧,这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实验事实 | 实验结论 |
A | 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
B | 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 | 氧氧化钙固体也具有吸水性 |
C | 碳酸钙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 碳酸钠受热分也能解产生二氧化碳 |
D | 酸雨的pH小于7 | 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A.AB.BC.CD.D
【题目】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克 |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
(1)表中“钠”是指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原理相似。
【题目】根据表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 20 | 40 | 50 | 60 | |
溶解 度/g | NaCl | 36.0 | 36.6 | 37.0 | 37.3 |
NH4Cl | 37.2 | 45.8 | 50.4 | 55.2 | |
KNO3 | 31.6 | 63.9 | 85.5 | 110 |
A.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氯化铵
B.温度变化对硝酸钾的溶解度影响最大
C.氯化铵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在某一温度时相同,该溶解度的数值在37.2﹣45.8之间
D.50℃时,用三种物质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KNO3>NH4Cl>NaCl
【题目】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见报纸),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同学取“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1)探究一:“锡纸”燃烧的原因
“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2)探究二:“锡纸”中金属的成分(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生成+2价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猜想______(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交流讨论)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
(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做如下实验:
(1)完成表格中的空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1.在小烧杯中加入 5mL1%的 NaOH稀溶液,插入一支温度计后,再加入5 mL 1%的稀盐酸 | 温度计从5℃升高到 17℃ | 该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
2.在盛有 5 mL 1%的 NaOH 稀溶液的蒸发皿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1%的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溶液颜色: 现象Ⅰ:先由无色变为红色 现象Ⅱ:后由红色变为无色 | 实验现象(填现象序号)_____能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 |
(2)你认为步骤 2 反应后的无色溶液_____。
A 一定呈中性 B 可能呈中性 C 可能呈酸性 D 可能呈碱性
(3)为验证你的判断,可取少许反应后的无色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_____ ,观察其颜色变化。 若变红色,可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 _____(填“是”或“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4)取少许步骤 2 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直至大部分水被蒸发,静置,冷却,有白色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此白色固体是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