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4月我市一家歌厅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电线起火,引燃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材料二 氢氧化铝Al(0H))3是一种无机阻燃剂。当温度达到25O℃时,氢氧化铝开始分
解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颗粒。利用氢氧化铝的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
燃材料中起到阻燃作用。
(1)聚氨酯塑料泡沫属于 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2)起火的电线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
(3)根据灭把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
氢氧化铝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l)有机 (2)B (3)①分解吸热,抑制塑料升温。②分解生成的水蒸气起到了既冷却又稀释的效果,阻止燃烧进行。③分解生成的氧化铝颗粒附在可燃物表面,阻隔空气,
阻止燃烧。2Al(OH)3 Al2O3+3H2O (前三个空各l分,方程式2分,共5分)
【解析】
:(1)聚氨酯塑料是塑料的一种,应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因此判断其为有机材料;
(2)起火的电线引燃其它可燃物而引发火灾,因此可判断在火灾中起火的电线起到了使可燃物达到其着火点的作用;
(3)氢氧化铝分解时吸收热量,分解出的水蒸气蒸发时也可使大量热量及时散失,这都可使塑料的温度不易达到其着火点而不能燃烧;分解出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颗粒也可以阻止塑料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有效地防止燃烧的发生;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1)有机;
(2)B;
(3)氢氧化铝分解吸热,抑制塑料升温(或分解生成的水蒸气起到冷却的效果,阻止燃烧进行;或分解生成的氧化铝颗粒附在可燃物表面,阻隔空气,阻止燃烧);.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