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图是用来表示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仔细观察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生成物为化合物属于纯净物;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该反应是两种物质上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C选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是正确的叙述 ,答案选择C;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具有可分性.
考点: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分子的特征、化学反应的实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
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 | B.一定是混合物 |
C.可能是化合物 | D.可能是单质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B.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
C.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每种小球分别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图中共有3种化合物 | D.该图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 B.氧 | C.铝 | D.铁 |
(2011年四川乐山,5题)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
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 B.CO2 |
C.NH3 | D.CH4 |
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
B.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