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依次写出北回归线从东到西穿过我国的4个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有少数民族最多的是___省,长江与黄河发源地在_____________省。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A.劳动力数量增加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医疗水平提高 D.就业机会增加
某校学生以“诗词中的河流”为主题对中国的河流进行解读。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歌行》中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推测诗中的“百川”主要位于我国________(内流区/外流区);诗中所指河流的流向最可能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诗句①中塔里木河“断水”出现的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因为该季节来自山地降水和________的补给水源减少。
(3)诗句②反映出黄河该河段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原因是黄河这一河段流经的黄土高原存在严重的________(环境问题)。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_(回答两点)。
(4)③、④均是描述长江的诗句,根据诗句内容及上图,选择适当内容的代表字母填入下表,完成对两河段特征比较。
A.上游 B.中游 C.较快 D.较慢 E.水能 F.航运
河段
流速
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③
_______
④
保护世界遗产对人类认识和传承自身历史文化、保护自然环境有重要意义。_____
有学者根据中国各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将“美丽中国”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色中国”——沃野千里,麦浪滚滚
B.“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黄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2.图示各区域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金色中国”对外交通不便——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连
B.“银色中国”传统民居窑洞——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地势平坦开阔
C.“黄色中国”限定放牧范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保证草场恢复
D.“绿色中国”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为( )
A.源头—重庆—湖口—入海口 B.源头—重庆—宜昌—入海口
C.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 D.源头—宜宾—岳阳—入海口
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省区与其对应的省级行政中心连接错误的是( )。
A.①—成都 B.②—济南 C.③—西安 D.④—广州
2.在超市购买一瓶矿泉水,商标上注有“鲁卫食证字[2008]第0052”字样,说明此矿泉水注册于( )。
A.①省 B.②省 C.③省 D.④省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更好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某地理杂志社于2017年2月组建考察组,踏上寻访黄河之旅。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代表黄河的不同河段。
(1)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看到多个水电站。据此判断该河段_______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从地形地势、流速方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月,当考察组在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考察时,听到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好消息。宁夏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地处_____地区(干湿状况),但该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粮食产区,最主要原因是_____(选择填空)。
A.土壤肥沃 B.水源丰富 C.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
黄河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节,上游河段开冻较早,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
(3)3月,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观察到凌汛现象。
(4)6月,考察组进入黄河中游地区,看到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选择填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和________两大支流后,水量增加。6月底考察组在该河段看到了________水利枢纽壮观的调水调沙场面。
(5)“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考察组在黄河干流________河段(填图中序号)身历其境。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