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问题.
【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南极圈内的平均气温与北极圈内的相比,平均气温要( )
A.高 B.低 C.相同
【3】南北回归线之间平均气温>20℃,影响其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太阳辐射 C.海洋面积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 )
A.海洋面积大 B.陆地面积大 C.太阳辐射强
【5】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6】图中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A
【小题5】A
【小题6】A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故选:C.
【小题2】两极地区是指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广大地区,北极地区以北冰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南极大陆为主,两个地区在特有生物、气候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解:南极圈内以陆地为主,且为高原大陆,冬季陆地气温低;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冬季气温比陆地气温高;故南极圈内的平均气温与北极圈内的相比,平均气温要低.
故选:B.
【小题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结合图示理解解答.
解: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中太阳垂直照射两次,平均气温>20℃.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题4】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也不相同.气温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地势等因素的影响.
解: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大,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故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故选:A.
【小题5】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图中甲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由于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下,终年高温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
故选:A.
【小题6】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解: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包括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半岛南部、(图中乙)马来群岛的大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平原等地区.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2 000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
故选:A.
【题目】如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①~④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B.②地区的耕地以草地为主
C.③地区的水热条件优越
D.④地区在河谷发展种植业
【2】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矿产资源匮乏
B.④地区缺少天然草场
C.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流到黄河
D.③地区的油气资源缓解了我国东部的能源短缺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结合表可知( )
地理区域 | 占全国总面积(%) | 占全国总人口(%) |
甲 | 25 | 55 |
乙 | 20 | 40 |
丙 | 30 | 4 |
丁 | 25 | 1 |
A.图中②地区与表中“甲”对应 B.图中②地区人口最多
C.图中③地区人口密度最小 D.图中④地区面积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