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 ]
A、13个
B、16个
C、18个
D、21个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C
练习册系列答案
通城学典拓展阅读训练系列答案
单元自测试卷青岛出版社系列答案
天利38套小升初特训卷系列答案
时事政治系列答案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系列答案
全程突破AB测试卷系列答案
剑桥英语系列答案
学与教超链接系列答案
学习指导大象出版社系列答案
金考卷中考真题分类训练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由于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生物种群的增长都不可能是无限的,存在着最大容量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不乏一些古代文明发展至鼎盛时期却突告崩溃的证据.例如危地马拉低地的玛雅文明.在公元900年人口达到约500万时突然衰退,数十年内人口下降到不足原有的1/10.古生态学表明,该地区由人口问题引起的环境压力在崩溃前数世纪内就很大,当时的森林已几乎砍伐殆尽.此外,还可举出我国黄河流域等古代文明覆灭或衰退的事例.这些都说明环境容量的限制是客观存在的.
地球的人口容量到底有多大?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估算.有人认为.现在地球已经“超载”;少数学者认为地球可养活多达1000亿人;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人口的上限以100亿左右为宜.我国的一些学者以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支付能力为根据,认为我国现在近13亿的人口已经超载,百年后理想人口应为6.7-7.0亿之间.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逐步使人口降到适度的水平,才有利于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①人口环境、资源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②你如何理解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读中国东经89°附近
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达
_______
米。
(3)图中B地所属的干湿区为
_______
;当地最典型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
(4)该地的
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加入的15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5)据考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经过图中的
地区,《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描述的也是该地。
(6)我国唯一一处不受季风影响的地区位于图中字母所示的
地,地名为______。
(7)图中D区域有世界上储量最多的
(类型)冰川,而另一类型的冰川以
地区最丰 。
(8)举例说出源于D地形区的流入印度洋的国际河流两条
_______
和
______
。
(9)该地区周围的邻国中,与我国有国际铁路联系的国家是
。
(10)分析在C地形区的西部边缘成为我国最大商品棉产区的原因:
;
;
。
(11)在A地区发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反映出该地在地质历史(如古、中生代)时期的环境面貌是
。
(12)说出位于C地区的历史上兴盛一时的古城名
。
(13)举例说出该地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三个
、
、
。
读中国东经89°附近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可达__________米。
(3)图中B他所属的干湿区为__________;当地最典型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地的__________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加入的15个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5)据考证,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经过图中的______地区,《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描述的也
是该地。
(6)我国唯一一处不受季风影响的地区位于图中字母所示的______地,地名为__________。
(7)图中D区域有世界上储量最多的_________(类型)冰川,而另一类型的冰川以________地区最丰。
(8)举例说出源于D地形区的流入印度洋的国际河流两条: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该地区周围的邻国中,与我国有国际铁路联系的国家是__________。
(10)分析在C地形区的西部边缘成为我国最大商品棉产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A地区发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反映出该地在地质历史(如古、中生代)时期的环境面貌是
__________________。
(12)说出位于C地区的历史上兴盛一时的古城名__________。
(13)举例说出该地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