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这种科学认识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是
A. 地球自转
B.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月球绕地球运动
D. 太阳活动的强弱
【2】二十四节气反映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
B. 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
C. 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
D. 冬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3】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汉代,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物候有差异。二十四节气最适用的地区是
A. 珠江流域 B. 东北平原地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 D. 黄河中下游地区
【答案】
【1】B
【2】C
【3】D
【解析】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五带的划分;故答案选B.
【2】雨水是2月18-20日,而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是6-7月,所以A错;处暑是8月23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由热转凉的时期,故B错;而霜降10月24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冷空气南下北方降温明显,故C对;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故答案选C。
【3】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暖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只有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暖温带,故答案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