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根据对以往地震的研究,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从开始出现自然预警现象到建筑物倒塌有个短暂过程,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自然预警时间”.经验告诉我们,自然预警时间往往只有短暂的几秒至十几秒,最多也只有二十几秒时间,并会随着烈度的增高而递减.如何正确利用这短暂的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生存机会,甚至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幸存下来.根据对唐山地震947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有188人获得成功,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避震人数的7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震来临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正确有效的避震措施,就可以大大减少伤亡损失.
若是在上课时感到大地晃动,应该迅速采取就地避险措施,躲在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缓坠物的冲击作用,待主震过后,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迅速地撤离和疏散,如果地震时正户外活动,则应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电网、电线、煤气管线等.
(1)什么是“自然预警现象”?
(2)地震来临时,如果你正在上课,怎么办?
(3)地震来临时,如果你正在室外活动,怎么办?
【答案】(1)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我们称这些现象为“自然预警现象”;
(2)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正在教室上课,要躲到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缓坠物的冲击作用,待主震过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地、迅速地撤离和疏散;
(3)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正在室外活动,要注意避开大建筑、电网、电线、煤气管线等.
【解析】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多地震.
(1)从材料中得知,自然预警现象是指人们发现在大震发生前的瞬间会出现轻微振动、地声、地光等异常现象。
(2)从材料中得知,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正在教室上课,要躲到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缓坠物的冲击作用,待主震过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地、迅速地撤离和疏散。
(3)大震来临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正确有效的避震措施,材料中可知,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正在室外活动,要注意避开大建筑、电网、电线、煤气管线等.
【题目】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 | 七月平均气温(℃) |
甲 | 102°E,25°N | 1891 | 7.7 | 21.8 |
乙 | 113°E,28°N | 68 | 4 | 32 |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D.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题目】我国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黄河站。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长城站 | 中山站 | 昆仑站 | 泰山站 | 黄河站 | |
纬度 | 62°13′S | 69°22′S | 80°25′S | 73°51′S | 78°55′N |
经度 | 58°58′W | 76°23′E | 77°07′E | 76°58′E | 11°56′E |
【1】关于两极地区的差异,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更丰富B. 南极地区的气候更温暖
C. 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D. 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
【2】关于五个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的一天开始最早的是昆仑站B. 四个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 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北方向D. 距离极点最近的是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