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市的人口数是131万人,面积是4900平方千米,请你计算该市的人口密度是( )
A. 267人/平方千米 B. 37人/平方千米 C. 0.03人/平方千米 D. 27人/平方千米
读极地地区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科学考察站名称:
A为__________洲,B为__________洋,C__________为站。
(2)根据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区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3)我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考察时,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关于各地的气候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东部和西部都分布有季风气候
B. 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平均,一般没有旱涝灾害
C. 因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所以亚洲中部的降水最多
D. 亚洲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
屋顶比较平,是因为( )
A. 气温较低 B. 气温较高 C. 降水丰富 D. 降水贫乏
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物质来源。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理解人类是否生活在地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变得愈加重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生态足迹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例如:获取资源、消纳废弃物)而利用的所有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域的空间面积总和,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生态足迹用“全球公顷”为单位表达。
资料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人类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目前生态超载情况已经达到了需要大约1.5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地步。自然可以承受短期的环境超载,但如果长期如此,会带来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资料3:经济区域与其主要成员国
资料4:下图分别为1961年与2010年不同经济区域的生态足迹(虚线为世界平均水平)
(1)依据资料,世界人均生态足迹是世界生态足迹与________的比值,可以反映世界人均的资源消耗水平。
(2)据图可知,与1961年相比,到2010年世界人口总量大约增长了________百万人,人均生态足迹减少了________全球公顷。其中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经济区域是________,人均资源消费水平始终最高的经济区域是________。(以上两空填写经济区域名称)
(3)总体而言,全球生态资源消耗总量呈________(增加/减少)趋势,由此可能引发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4)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请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两点建议________。
小明业余喜欢摆弄电脑,他发现自家的电脑,电源产于马来西亚,硬盘产于日本,主板产于美国,内存条产于韩国…据此完成下题。
1.对此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国际竞争激烈 B. 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C. 国际矛盾和冲突剧烈 D. 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
2.在国际经济秩序中,马来西亚( )
A. 产品的价格高 B. 赚的钱多 C. 出售高端产品 D. 利润流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B. 土地是万物之本
C. 荒漠也属于土地资源 D. 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挖窑洞居住,以小米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 )
A. 长白山区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