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如图1所示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A是______地区、B是______地区、C是______地区、D是______地区.
(2)C、D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______℃等温线、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B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本区域多______(内流/外流)河.
(4)下表中两种生产活动分布于图中某山脉两侧,填写这座山脉的名称.
示意图山脉名称示意图
______
(5)近年来,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结合上题的相关资料,填写关系式:当地人口迅速增加→______→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6)如图2所示,能反映图1中我国A地区气候特征的是______.

解:(1)我国有四大地理区域:A是 青藏地区、B是 西北地区、C是 北方地区、D是 南方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3)B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4)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图中经过大兴安岭)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半壁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5)近年来,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人们毁林开荒,盲目发展,造成植被破坏,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
(6)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
故答案为:(1)青藏;西北;北方;南方;(2)0;800;(3)干旱;内流;(4)大兴安岭;(5)开荒种粮;(6)高寒.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读南极地区图及材料回答.
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昆仑站(80°25′S、77°07′E )位于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4087米.自此我国已在南极建成三大极地考察站.注:我国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62°13′S,58°58′W),第二个科考站中山站(69°25′S,76°10′E).精英家教网
(1)在图中用“--”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标注出相应的经度,并注明东半球.
(2)根据图文填出下面内容.
大洲:A
 
,当我国北京高温多雨时,A地的气候特征:
 
,B地的气候类型是
 

(3)我国一艘科考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的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4)昆仑站(图中O处)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5)关于三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的是长城站      B、位于西半球的有中山站和昆仑站
C、三个科考站都位于寒带和高纬度地区      D、新建的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6)如图2所示,从南极上空俯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7)我国建立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意义重大,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展对南极冰层、大气和气候等的研究活动    B、展示我国的国力和科考水平
C、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      D、拥有和开发周围地区的矿产资源.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