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北京市某校学生11月初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照片”(右图),回答问题。
(1)左图中M表示______;甲、乙、丙、丁四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______。
(2)左图中,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适逢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是______(填代号)。
A.清明节 踏青扫墓B.端午节 赛龙舟 C.中秋节 团圆赏月D.元宵节 闹花灯
(3)右图中物体的影子朝向______方,拍照当天地球运行至图9中______(填①或②)位置附近。
(4)当天恩施州某校的学生也同时进行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与图10北京学生相比,则恩施学生观察到物体影子的长度较______(填“长”或“短”)。其原因是_____。
【答案】晨昏线(圈) 甲、丙 C 北 ② 短 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左图)、“北京市某校学生11月初观测正午太阳高度照片”(右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左图中MN表示晨昏线(圈);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甲、乙、丙、丁四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有甲、丙。
(2)读图可知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大约9月23日,清明节的时间大约4月5日或六日;端午节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份;中秋节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份;元宵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份;当地球运行至丙所示位置附近,适逢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活动是中秋节,团圆赏月;故答案选C。
(3)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和读图可知,物体的影子朝向北方;甲是春分日即3月21日;丙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乙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日出时间最早;丁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出时间最晚;拍照当天是11月初,地球运行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图中②位置附近。
(4)读图可知,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一年内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当北半球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春分日或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影子也就介于冬至日与夏至日之间;由题意可知,北京拍照当天是11月初,恩施在湖北省,纬度比北京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与北京学生相比,则恩施学生观察到物体影子的长度较短,其原因是与北京比,恩施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物体的影子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