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之”字状公路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处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__处。
(2)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_________
A.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B.尽可能减缓坡度
C.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尽可能缩短距离
(3)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公路从该部位通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述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为了减轻此现象造成的危害,本区可实施哪些生态环境恢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
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
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0千米
【答案】(1) ① (2) B (3)鞍部; 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较平坦。
(4)东北向西南;(5)石漠化; 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6) 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同一条线上的海拔高度是相等的,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处海拔分别是800米、700米、900米、所以海拔最高的是③。
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尽可能减缓坡度。从而减少爬坡的难度。
读图可知,甲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海拔较低的地区,属于鞍部,此处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地形比较平坦,所以公路在此通过。
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和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可以判断出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流。
我国西南地区土层较薄,石漠化现象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出现石漠化的现象。为了减轻此现象造成的危害,本区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
根据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可知,图中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正确,因为从C到A的等高线稀疏。当D处海拔1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计算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18.2℃,所以C不正确;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可知,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千米。所以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