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
(2)材料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具体表现在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比东部地区人口密度 .(大、小)
(3)你认为材料一所反映的人口特点将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至少写出4个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
1 |
5 |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 河南 | 福建 | 新疆 | 西藏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572 | 281 | 12 | 2 |
(2)材料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3)你认为材料一所反映的人口特点将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至少写出4个问题)
分析: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是因为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是因为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解答:解:(1)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西部的人口密度比东部小;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故答案为:(1)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小;(3)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地理分布的特点是: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西部的人口密度比东部小;
(3)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开采矿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造成了工业污染,引发了各种灾害,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
故答案为:(1)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2)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小;(3)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增长过快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 河南 | 福建 | 新疆 | 西藏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572 | 281 | 12 | 2 |
(2)材料二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具体表现在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比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大、小)
(3)你认为材料一所反映的人口特点将可能带来哪些问题?(至少写出4个问题)
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水文站 | 兰州 | 河口 | 陕县 | 利津 |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 1.19 | 6.67 | 37.7 | 24.7 |
材料二、黄河水系略图
(1)据图文材料,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该河段流经某一地形区,请从该地形区土壤结构方面分析其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旧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河床,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 上河”,请分析该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是一省级行政中心,它坐落于__________上(填写地形区名称),该地形区经过人们长期开发,成为沟渠成网、绿树成行、稻花飘香的“塞上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