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降水因素 C. 热量因素 D. 土壤因素
一位外国游客到中国乘火车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就能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这位游客来中国旅游最可能的月份是( )
A. 1月 B. 5月 C. 7月 D. 9月
2.这位游客乘坐的火车最有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
A. 陇海一兰新线 B. 京哈一京广线
C. 宝成一成昆线 D. 浙赣一湘黔线
华北平原“春雨贵如油”,经常发生春旱(春季3﹣5月),导致农作物减产。结合“济南市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对于春旱发生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量大
B. 春季作物生长迅速,对水的需求量大
C. 春季降水量少,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D. 华北平原大量种植水稻,对水的需求量大
(题文)我国南北方耕作方式不同,北方以旱作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产生这种差异最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题。
1.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
A. 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 糖料作物是甜菜
C.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 盛产温带水果
2.该区域河湖密布,盛产水稻,被称为“鱼米之乡”。其发展农业的气候有利条件是( )
A. 夏季温和少雨 B. 终年高温多雨
C. 全年温和湿润 D. 雨热同期
从全球范围看,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 从北向南递减 B. 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C. 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D. 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运动 B. 气候的变化 C. 人类填海造陆 D. 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2014年,历时11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这项工程能够( )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 B. 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缓解了华北地区的洪涝灾害 D. 消除了京津地区水污染问题
“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我国河流大多数直接或间接的流入(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