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乙两山顶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直线距离为
(2)甲山比乙山海拔低
(3)一个野外探险小队决定在B点和H点两处选择露营地
(4)A处地形为
(5)若图1中丙地的气温是21℃,根据一般规律,则乙山的气温应是
(6)图2为丙地气温和降水量年变化图,请问丙地的气候类型为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1)根据:比例尺=
.则实际距离=
=2÷
=600000厘米=6千米,则CD两地的实际距离是6千米.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可以判定图中甲山在乙山的东北方向.(2)甲山海拔为1150米,乙山海拔为132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1320-1150=17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H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B山谷,适合露营.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A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G陡崖.EF条线是山谷线,可能存在河流.
(5)丙处的海拔是200米,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320-200=112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1120米,则相差6.72℃.则乙山的气温应是14.28℃.
(6)从图2中可以看出:丙地1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较少,7月气温在20℃以上,降水丰富.可总结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6;东北;(2)170;(3)B;B处是山谷;(4)鞍部;陡崖;EF;(5)14;(6)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 |
比例尺 |
1 |
300000 |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H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B山谷,适合露营.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A鞍部,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G陡崖.EF条线是山谷线,可能存在河流.
(5)丙处的海拔是200米,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320-200=1120米;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两地相差1120米,则相差6.72℃.则乙山的气温应是14.28℃.
(6)从图2中可以看出:丙地1月气温在0℃以上,降水较少,7月气温在20℃以上,降水丰富.可总结为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6;东北;(2)170;(3)B;B处是山谷;(4)鞍部;陡崖;EF;(5)14;(6)亚热带季风气候.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