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后面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有关杜甫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杜甫一生仕途不顺:24岁时参加进士考试,未中;35岁时,为寻求官职到京城长安,又值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朝廷的昏暗,科举的落选,生活的困窘,使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昏庸有了深刻的认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杜甫对不平社会的精辟的艺术概括。

C.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弃官流浪到四川成都,在亲友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造了一座草堂暂时安顿下来。后经人推举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D.杜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今有1400多首。他的诗想象瑰丽,境界神奇,充满热烈的感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杜少陵集》传世。

2.发挥想象力,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第一节中人物的活动的场景。________(3分)

 

3.对“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总收一二节,诗人每每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茅屋被吹破,拄杖出门,直至屋破,无可奈何时才倚杖叹息。同时又引起第3节,第3节便是叹息的内容。

B.“自”字深刻说明:诗人的不幸遭遇,并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可见世风淡薄。

C.由“自”字可知诗人的叹息的内容十分深广:叹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时,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D.“倚杖”与“老无力”照应,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心情。

4.对于第三节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一节写了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渲染出暗淡悲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写成都的天气,十分寒冷,加上布被又旧又破,悲惨的处境和痛苦的感受可想而知。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是“纵”;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为“收”。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E.“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5.分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含义。(参考别林斯基语:“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3分)

答:________

6.关于本诗的写作特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0

[  ]

A.诗人没有抽象地表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描写之中。透过形象,使读者真切地感受诗人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B.全诗结构紧密:首节从描写入手,开门见山,点题;第二节叙述与描写结合,写群童抱走茅草时作者的心情,这是“承”;第三节,描写破屋遭雨,彻夜无眠的惨状,为下文议论蓄势已足,自然过渡到结尾;最后是全诗的高潮,抒发感情,表达愿望。

C.此诗是歌行体。从用韵看,几乎每句押韵,一韵到底:从句式看,前两段均五句一段;从字数看,虽以七言为主,但杂以二言、九言,比较自由。较好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D.全诗语言准确生动有力:如“娇儿”一句,嗔怪中露出爱惜,用“恶卧”形容小孩的睡相也很传神;诗人用“雨脚”而不用“雨点”不仅准确,且生动地描写出雨大而不断的情状,“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安如山”等则音节宏亮,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太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NFA60?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

下列句中加粗字与其他各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之二虫又何

B.

呜呼!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

小知不及大

D.

奚以其然也

(2)

下列各句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彼且奚适也

C.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彼且恶乎待哉

(3)

下列句中加粗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B.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D.

背负青天

(4)

下列句中加粗的“其”字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化而为鸟,名为鹏(代词,译为“它的”,指鸟的)

B.

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

C.

于世,未数数然也(助词,无义)

D.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代词,译为“它”,指水)

(5)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后世也称他“杜樊川”。杜牧诗歌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C.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古文家,“唐宋派”代表人物。《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至情至性的散文。

D.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对后代影响极大。《庄子》是庄子一生心血的著作,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B. 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

C. 审容膝之易安           反省

D. 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问征夫以前路               舟遥遥以轻飏

B. 悟已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C. 风飘飘而吹衣        门虽设而常关

D. 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B.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C.审容膝之易安     反省
D.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
B.悟已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C.风飘飘而吹衣        门虽设而常关
D.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D.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B.策扶老以流憩拐杖
C.审容膝之易安     反省
D.眄庭柯以怡颜 使愉快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征夫以前路舟遥遥以轻飏
B.悟已往之不谏    恨晨光之熹微
C.风飘飘而吹衣        门虽设而常关
D.实迷途其未远    未见其术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D.复驾言兮焉求?
【小题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