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项中,对句子成分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橱窗里摆着外国友人送的很精致的两个银盘。
   此句的主语是“橱窗里”,定语是“外国友人送的”、“很精致的”、“两个”。
B.树荫下那个正在看书的中年男子曾在城里学校当过一年教员。
   此句的主语是“中年男子”,补语是“一年”。
C.他经常用探索的目光在那家书店里看有什么书可买。
   此句的状语是“经常”、“用探索的目光”、“在那家书店里”,宾语是“什么书”。
D.在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一致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此句的谓语是“认为”,宾语是“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华伦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虚诈,便收送。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

【注】 ①壮:针灸术语。艾炙时,灼一次为一壮。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差:病愈

B.当引某,若至,语人                           许:一会儿

C.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其异                   难:质疑

D.若妻病,赐小豆四十斛                          信:果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虚诈,便收送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B.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貌有壮容             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须臾便如醉死,无知                渔人一一为具言

D.若其虚诈,便收送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华佗医术造诣高深的一组是               (  )

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②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③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④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⑤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⑥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华佗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即可,他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也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的禁忌及注意事项,病人很快就能痊愈。

B.华佗在实施腹部外科手术时使用“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这样就开刀取出病人腹内的结积物。他在针灸的用穴、进针、灸壮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C.郡守府中的官吏倪寻、李延同时到来就诊,病痛的症状相同。华佗却认为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次日早晨两人即都已病愈,行动自如。

D.华佗所处的社会医生属于“方技”,被视为“贱业”,但是华佗却能够以医术养活自己并以服务人民群众而自豪,最终因不愿意成为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医官,被曹操杀害。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译文:                                   

(2)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译文:                                      

(3)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佛像,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

——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①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1)

对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

逮事康宗 逮事:逮捕伏侍。

C.

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

韩王亨改广宁尹 会:恰逢。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铸之/斜也赃免

B.

由是复用会宁牧/斜也

C.

海陵猎胡剌浑水/斜也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

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徒单恭贪鄙自私的一组是

①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

②斜也编列围场

③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

④强纳兀鲁为室

⑤尽夺查剌家财

⑥岂千虑无一得乎?

[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徒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佛像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佛像。

B.

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

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

徒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请割荥阳以西和。项王不听。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内必相诛。汉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眜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节)

  注:①太牢具: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

B.

久之,汉王之       患:担忧

C.

大王诚能出数万斤金    捐:捐献

D.

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出入:支出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善,陈孺子为宰      哀斯墓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

请割荥阳以西和      焉用亡郑陪邻

C.

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击沛公于坐,杀之

D.

吾意为亚父使,项王使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文: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相互怀疑。

B.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译文:楚使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给项王。

C.

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

译文:如果不是善用智谋谁能做到这样呢?

D.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译文:至于按照功劳应封给爵位和食邑,项王有偏心,人们因此不归附他。

(4)

下面句子中都能正面直接表现陈平足智多谋的一项是

①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②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③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④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

⑤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C.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D.

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怀疑,他愤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陈书》目录序

曾巩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

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

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仓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事放逸,乃诏撰次               次:次序、顺序

B.可章示后世                       章:文章

C.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           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D.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       浅:时间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观察等之为此书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其书亦以罕传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       吾妻之美我者

D.则陈之史,其可废乎                               其孰能讥之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书》撰写过程异常艰难,历经几十年时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得以完成。

B.曾巩等校正者态度严谨,搜集多方资料进行比照,对原文存疑之处也会加上注疏。

C.曾巩认为,《陈书》中记录的历史可以帮助求学者了解朝代兴亡的缘由,考证当时的制度,也可以使当时君子的事迹流传后世。

D.曾巩认为,《陈书》一直到宋朝才开始广泛流传,并非是内容不佳,而是因为时运不济。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

译文:                                                                               

                                                                                        

(2)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

译文:                                                                                

                                                                                        

(3)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