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此言之谓也——若:这
B.譬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若:如果
C.上之所以使下者——所以:……的原因
D.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所以:用来……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陈群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  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大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大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志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国孔融高才傲   倨:傲慢     
B.为纪拜   更:改     
C.吕布破   属:适值     
D.太祖以群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纪友,后与群交/陈涉少时,尝人佣耕     
B.将军得徐州,事必无成/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有水旱之患/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复位/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⑤吾亦欲赦之    
⑥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题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是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也?”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吾为若 德:恩惠,好处

B.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指伤

C.籍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D.一日行千里 尝: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讲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下列各句间词意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③汉军至,无以渡

④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下列各句在文中正确意思是: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

A.即使江东父兄们同情我奉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到他们呢

B.纵然江东父兄们可怜我还让我称王,我已经失去面子不能见到他们呀

C.纵然江东父兄们可怜我还让我称王,还有什么脸面见到他们呢

D.即使江东父兄们同情我奉我为王,我已经失去面子不能见到他们呀

5.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  ]

A.马童面对项王,指着王翳说:“这是项王。”

B.马童面对王翳,指项王给王翳说:“这是项王。”

C.马童面对着项王,指项王给王翳说:“这是项王。”

D.马童面对着王翳,指着王翳说:“这是项王。”

6.项羽不回江东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籍愧于心

③出江东时带八千人,今无一人还④天之亡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所至穷山水之胜,不以厄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鸟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恐死岭外      特:特别

B.

不以厄衰老改其度  穷:困窘。

C.

其敏        畏:敬服。

D.

饮酒不       衰:减退。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样,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  ]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

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但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有否定之意,因而“废卷而叹”。

C.

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

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情酣畅。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③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文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成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竞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著作佐郎。——除:免职。
B.其五恤讼。——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处分:处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皆询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
B.①乃召绰,告之事 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C.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召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已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官岁余,未见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4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而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郝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算器:竹器;②僦:音jiù,雇车运送;③逋:欠;④汲,名汲黯,与郑庄同为汉朝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赐以给诸公  奉:同“俸”,官俸

  B.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其事  发:发现

  C.财用益  匮:缺乏

  D.翟公乃其门  署:书写

  2.下列各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庄清廉和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4.下列对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喜欢行侠义之事和黄帝、老子的学说,累官至九卿中右内史,大农令。

  B.郑庄清廉,以推举天下贤士为己任;但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屡次遭贬,最后死于汝南太守任上。

  C.司马迁虽然对郑庄倍加褒扬,但对他的弱点如不敢直言,纵容宾客贪赃枉法等,也表现了史学家应有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D.最后一段,太史公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对郑庄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4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事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而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郝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注:①算器:竹器;②僦:音jiù,雇车运送;③逋:欠;④汲,名汲黯,与郑庄同为汉朝官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赐以给诸公  奉:同“俸”,官俸

  B.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其事  发:发现

  C.财用益  匮:缺乏

  D.翟公乃其门  署:书写

  2.下列各句子中,加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庄清廉和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4.下列对原文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喜欢行侠义之事和黄帝、老子的学说,累官至九卿中右内史,大农令。

  B.郑庄清廉,以推举天下贤士为己任;但他的官运并不亨通,屡次遭贬,最后死于汝南太守任上。

  C.司马迁虽然对郑庄倍加褒扬,但对他的弱点如不敢直言,纵容宾客贪赃枉法等,也表现了史学家应有的客观公正的态度。

  D.最后一段,太史公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对郑庄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