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罪益厚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从而誉之 D.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
试题答案
D
|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①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shì,宽贷,赦免。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致诸偷以自赎 致:捉到,抓住
B.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 劝:劝告
C.霸视事数月,不称 视事:任职
D.偷长以赭污其衣裾 污:涂抹,作记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B.天子数从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过于画眉者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张敞能够成功治理勃海、胶东盗贼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得到皇帝赐给的三十斤黄金,因此治盗的经费充足,打击盗匪得心应手。
B.张敞得到皇帝特许的政策,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记功提拔,优待可以超过京畿三辅地区之同等情形。
C.张敞得益于群盗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才平息两地之盗患。
D.张敞手下官吏精明强干,能够当县令的就有几十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主动要求担任胶东相,治理盗贼,安定民众,全国于是平安无事。
B.由于黄霸曾经被评为政绩第一,自以为是,结果京城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张敞以盗制盗,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在府衙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张敞,多次采纳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张敞生活小节比较随便,皇帝也没有加以责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①其罪,把其宿负(过去做的坏事),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shì,宽贷,赦免。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致诸偷以自赎 致:捉到,抓住
B.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 劝:劝告
C.霸视事数月,不称 视事:任职
D.偷长以赭污其衣裾 污:涂抹,作记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B.天子数从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
C.有司以奏敞 D.有过于画眉者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张敞能够成功治理勃海、胶东盗贼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得到皇帝赐给的三十斤黄金,因此治盗的经费充足,打击盗匪得心应手。
B.张敞得到皇帝特许的政策,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记功提拔,优待可以超过京畿三辅地区之同等情形。
C.张敞得益于群盗发生内讧、互相残杀,才平息两地之盗患。
D.张敞手下官吏精明强干,能够当县令的就有几十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主动要求担任胶东相,治理盗贼,安定民众,全国于是平安无事。
B.由于黄霸曾经被评为政绩第一,自以为是,结果京城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张敞以盗制盗,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在府衙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张敞,多次采纳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张敞生活小节比较随便,皇帝也没有加以责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窍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乃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臣无将,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所能行为之 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鼓。”
B.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C.乃亡去,后降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公所事者且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称代“人臣”。
B.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 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
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
②诸生言皆非也
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④鲁有两生不肯行
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 ]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苏 轼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曰: “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巧言令色,鲜矣仁/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辜:古代的一种酷刑。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与:参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而世乃曰“太刚则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②何以伐为
C.①且尽斩之②不义而富且贵
D.①而独敬惮君②退而论书策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⑤君亦奏麟侵狱事
⑥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取,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今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宣言。诸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后降汉。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臣无将,将即反 无将:没有将领。
B.案诸生言反者下吏 下吏:下为狱吏。
C.度吾所能行为之 行为:做得到的。
D.不知时变 时变:时势变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鼓。”
B.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C.乃亡去,后降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公所事者且十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急发兵击之。(称代“人臣”)
B.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称代“醉或妄呼,拔剑击柱”者)
C.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称代“礼者”,即“他们的”)
D.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称代汉的“朝仪礼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叔孙通“知时变”的一组是:①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②诸生言皆非也。③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④鲁有两生不肯行。⑤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
[ ]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孙通在秦二世就陈胜之事问诸儒生时能“知时变”,一反诸儒生之看法,使二世由怒转喜。
B.凡是说陈胜是造反的,二世就命御史把他们交付下面官吏治罪;凡是说是盗贼的,就免了他们的职务。
C.叔孙通看到汉的朝仪太复杂了,就请求高帝让他征聘鲁地的儒生和自己的学生共同制订简单易行的朝仪。
D.叔孙通到鲁地征聘儒生,有两人不肯应征,这两人认为叔孙通的做法不合古道,制订朝仪礼乐为时尚早。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
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宗戚压肩视,或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之 婿:女婿 B.筐篚亘里许 亘:连续不断
C.敕有司营葬 敕:命令 D.久之,复夤缘再相 夤缘:攀附权贵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恃其文为家也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①闻见未之有也 ②屈平嫉王听之不聪也
C.①夫人卒于京邸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D.①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3.下列各组句式与“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一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移公帑金代行聘 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
B.君何以知燕王 安在其不辱也
C.求人可使报秦者 而诸侯敢救赵者
D.而如姬最幸 而良人未知之也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见识高远的一组是
①吾恃其文为家也 ②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③ 夫人常以礼规放佚 ④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⑤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 ⑥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腐化被赐死。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句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夫人的性格特点。
C.文章多处用了对比,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迎娶场面与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安贫自守寡过,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6.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
译文:
(2)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节选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俭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种酷刑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何以伐为
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D、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退而论书策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⑤君亦奏麟侵狱事 ⑥吾队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4分)
译文:
(2)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节选
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又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所好夫刚者,非好其刚也,好其仁也。所恶夫佞也,非恶其佞也,恶其不仁也。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俭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建中靖国之初,吾归自海南,见故人,问存没,追论平生所见刚者,或不幸死矣。若孙君介夫讳立节者,真可谓刚者也。
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以议不合引去。王荆公谓君曰:“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君笑曰:“公言过矣,当求胜我者。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公不答,径起入户,君亦趋出。君为镇江军书记,吾时通守钱塘,往来常、润间,见君京口。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湿,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曰:“是抗丞相不肯为条例司者。”
谢麟经制溪洞事宜,州守王奇与蛮战死,君为桂州节度判官,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一并查处),且尽斩之。君持不可。麟以语侵君。君日:“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挠不进,诸将罪也。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麟奏君抗拒,君亦奏麟侵狱事。刑部定如君言,十二人皆不死,或以迁官。吾以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不仁而能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
方孔子时,可谓多君子,而曰“未见刚者”,以明其难得如此。而世乃曰“太刚则折”!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折不折,天也,非刚之罪。为此论者,鄙夫患失者也。 (选自《苏轼集卷九十二刚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言令色,鲜矣仁 鲜:很少
B.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敏:聪明
C.既伏其辜矣 辜:古代的一种酷刑
D.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与:参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 、而世乃曰“太刚则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始吾弟子由为条例司属官 何以伐为
C、麟因收大小使臣十二人付君并按,且尽斩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D、不复以礼遇士大夫,而独敬惮君 退而论书策
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孙介夫‘‘刚毅”的一组是
①吾条例司当得开敏如子者 ②若我辈人,则亦不肯为条例司矣
③被旨鞠吏士之有罪者 ④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⑤君亦奏麟侵狱事 ⑥吾队是益知刚者之必仁也
A、②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倡导的并不是人必须拥有刚毅木讷的外表,而是在这外表之下的一颗仁爱之心。这才是孔子青睐刚毅木讷的人的真正原因。
B、王安石看中了孙介夫的才能,刻意排挤苏辙,使他被迫辞官。但孙介夫碍于与苏轼的交情,也没有出任条例司的相关职务。
C、孙介夫担任桂州节度判官的时候,为有罪的将士与上司谢麟据理力争,终于使刑部采纳了他的意见,免除了十二名官兵的死罪。
D、苏轼认为士人不应当担心过于刚正而被折损,反而应该担心自己无法修养品行成为利国利民的刚毅之士。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
译文:
(2) 既伏其辜矣,余人可尽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司自为之,我何与焉。
译文: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