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恻隐之心,仁之也——端:发端
B.仁义礼智,非由外我也——铄:给予
C.万物皆于我——备:防备
D.苟为不——熟:成熟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过其旁泣。

  子路拱立。

B.一则羡不孤。

  秦贪,负强。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陋也。

D.当书相分。

  斧斤时入山林。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想?”原曰:“弧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悲伤)

B.崧曰。(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见识)

D.君舍之。(就)

(2)下列句子加粗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原过其旁泣  子路拱

B.一则羡不孤  秦贪,负

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盖叹郦元简而笑李勃之陋也

D.当书相分  斧斤时入山林

(4)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于是就遂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

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当时流辈推之    咸:都

B.

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一起做事

C.

移为柳州刺史    例:按照惯例

D.

时人之       义:认为很有义气

(2)

下列各组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监察御史   ②如母子异方,便永诀

B.

①当时流辈咸推 ②著述盛,名动于时

C.

①吾禹锡执友  ②之图事

D.

①动必文    ②请柳州授禹锡

(3)

下列各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柳宗元小的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B.

王叔文特别看重柳宗元,让他做了大官,但不久因为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也因此被贬官,做了柳州刺史。

C.

刘禹锡被移做播州刺史,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母亲年事已高,恐为永别,因此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D.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周围的人都慕名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很多人因为受到其指点而成为名士。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商隐传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
  归穷于宰相绚,绚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绚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
  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员外郎。罢,客荥阳,卒。
  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号“獭祭鱼”。而旨能感人,人谓其横绝前后。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商隐文自成一格,后学者重之,谓“西昆体”也。(选自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释]①拔萃: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②李德裕党:“牛李党争”是中唐以后一段时期宫中的宗派斗争,牛党主要成员有牛僧儒、令狐绚等,李党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首领。③宰相绚:即令狐绚,令狐楚之子。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     )
A.高锴贡举——知:主持。
B.从小人之——辟:邪僻。
C.士流嗤商隐——谪:谴责。
D.每属缀,多检阅书册——属缀:写文章。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组为(     )
A.①授文法②子妻之
B.①遇甚厚②共排摈
C.①擢进士②以“白老”名之
D.①补太学博士②衮师我娇儿,英秀无匹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李商隐才能的一组是(     )
①令狐楚奇其才
②奖誉甚力
③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
④楚又奏为集贤校理
⑤人谓其横绝前后
⑥多检阅书册,左右鳞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     )
A.李商隐被选拔为进士,与令狐楚对他在主考官面前的极力赞赏是分不开的。后来令狐楚又奏请让李商隐任集贤校理。可见令狐楚十分赏识李商隐。
B.令狐绚为牛僧儒派成员,王茂元为李德裕派成员。牛、李斗争十分激烈。后来李商隐得到了王茂元的赏识,这样自然也就为令狐绚所憎恨。
C.为了让宰相令狐绚谅解自己,李商隐发挥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长处,这就是用诗歌来做令狐绚的思想工作,结果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D.作为官员的李商隐,他刚直廉洁,遗憾的是由于官场险恶,他一时不慎站错了队,这样,纵使他有天大的本领,也难以做出让人认可的政绩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可易,非畏人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亦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  识:见识

D.君舍之。        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

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师)于是遂就书。

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

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

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

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