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各项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wū表疑问,何)乎长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充满)于天地之间 B.行有不慊(qiàn快心、满意)于心,则馁(něi丧气、萎靡不振)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干枯)矣 C.宋人有闵(mǐn同情)其苗之不长而揠(yà拔)之者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除草)苗者也 D.行拂(fú违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同“增”)益其所不能 丈夫之冠(guān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也,父命之 |
试题答案
A[ ]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充满)于天地之间
B.行有不慊(qiàn快心、满意)于心,则馁(něi丧气、萎靡不振)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干枯)矣
C.宋人有闵(mǐn同情)其苗之不长而揠(yà拔)之者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除草)苗者也
D.行拂(fú违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同“增”)益其所不能
丈夫之冠(guān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也,父命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①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知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②,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雪苑侯生,已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③,屏居金陵,为清议④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未已,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⑤,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中以伤姬。姬叹曰:“田公岂异于阮公乎?吾问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注:①皎爽:磊落、开朗。②玉茗堂四传奇:指汤显祖的四部传奇作品。③城旦:徒刑名。④清议:社会舆论。⑤中郎:指东汉蔡邕。董卓被诛,他为之感叹。
(1)根据文意,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发:演唱
B.而自歌以偿之 偿:回敬
C.雅不减中郎 雅:才能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利:贪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为清议所斥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D.开府惭且怒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自歌以偿之 称代侯生所作的诗
B.持之力 称代阮大铖以阿附魏忠贤而论城旦之事
C.欲侯生为解之 称代服刑屏居的困境
D.今乃利其金而赴之 称代开府田仰的邀约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姬“皎爽不群、能辨贤否”的一组是:①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②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③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⑤妾亦不复歌矣。⑥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
[ ]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姬略知诗书,少有风采,也不爱与人交往,但她为人侠义,光明磊落,聪明机智,尤其是她善识贤恶,是非分明,所以深得当时进步士大夫的赞扬。
B.李姬及时识破了魏忠贤死党余孽阮大铖试图逃脱惩罚的诡计,对侯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侯生拒绝阮大铖的利诱,使阮大铖的阴谋不能得逞。
C.李姬认为东汉蔡邕学问虽好,但不能弥补其品行的缺陷,勉励侯生自珍自爱,保持气节,同时用“妾亦不复歌矣”表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D.李姬坚持不肯与阮大铖同流合污的开府田仰接近,敢于抗拒权贵的诱惑和威胁,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高洁的品格。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
B.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 |
C.以旌直臣旌:表彰 |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仕:做官 |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令渭草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酒酣乐作,明臣作《铙歌》十章,中有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宗宪起,捋其须曰:“何物沈生,雄快乃尔!”即命刻于石,宠礼与渭埒①。督府势严重,将吏莫敢仰视。渭角巾布衣,长揖纵谈。幕中有急需,夜深开戟门以待。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②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当嘉靖时,王、李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后二十年,公安袁宏道游越中,得渭残帙以示祭酒陶望龄,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选自《二十五史精华·明史精华·文苑》)
注:①埒,音liè,等同,相等。②剚,音zì,刺,插。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献诸朝,令渭草表 草稿
B.藉宗宪势,颇横 凭借,借助
C.善李成梁诸子 与……交好
D.工写花草竹石 长于,善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宗宪顾善之 ②久之怒而去
B.①宗宪以是益重渭 ②夜深开戟门以待。
C.①即命刻于石 ②宗宪尝宴将吏于烂柯山
D.①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 ②宗宪起,捋其须曰
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徐渭“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仿扬雄《解嘲》作《释毁》
②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
③作《铙歌》十章
④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⑤将吏莫敢仰视
⑥相与激赏,刻其集行世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徐渭曾拜同乡季本为老师,后成为生员,颇有名气,总督胡宗宪将他招到幕府,与其他几个人一起做管理文书之类的事。
B.胡宗宪位高权重,将吏们都很惧怕他,徐渭却头戴方巾,身穿布衣,与胡宗宪行礼、交谈,一点也不受拘束。
C.胡宗宪采纳徐渭的计谋,擒获徐海,诱捕王直,结果中了徐、王预先设计的圈套。徐渭凭藉胡宗宪的权势,态度很蛮横,导致胡宗宪被关进监狱。
D.在嘉靖时,王、李二人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是平民而遭排斥,徐渭对他们以官位压制寒士的行为感到气愤,发誓不加入二人的团体。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渭或醉不至,宗宪顾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高之高:崇敬 |
B.御史遂将云去将:带领 |
C.以旌直臣旌:表彰 |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仕:做官 |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A.朱云少时尚武,后又修文。他年轻时与侠士交往,凭勇力而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行节,从师学习《易经》和《论语》,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 |
B.朱云有胆有识,能言善辩。他被人推荐与五鹿充宗辩论时,毫不胆怯,毅然前往;辩论展开后,连连驳倒五鹿充宗,故儒生很佩服他,朱云也由此升迁。 |
C.朱云忠心为国,直言进谏。他因在公卿面前指责张禹为佞臣而触怒汉成帝,成帝要杀他,幸亏辛庆忌冒死求情,陈述理由,皇上的怒气才消,免去了他的死罪。 |
D.朱云为官时是正直之臣,不复出仕后一心教授学生。他时常带着学生们乘牛车出门,对所探访的人都能做到恭敬侍奉,但是和丞相薛宣相见时拒绝了薛宣的盛情挽留。 |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的音乐理论中,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声与音的区别在于,音有节奏、音调,而声没有。通常将声称为噪声,将音称为乐音。人与动物都有听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声响。不同的是,动物一般不能识别声与音,而人不仅有感知音的欲望,而且能利用声的特性构成乐音,来满足自己感官的需要。是否懂得乐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所以《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在外物的作用下,人心会跃动而起。因外物作用的强弱不同,人的情感表现为不同的层次,《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手舞足蹈再配上歌曲,是心情达到极致时的表现。乐音出自人心,但又能成为一种新的外物,给人心以反作用。乐音种类很多,可以是端庄的,也可以是张狂的;可以是细腻的,也可以是粗犷的;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诱导着人的情感的发生与转换。犹如今日的古典音乐与摇滚音乐,尽管都属于乐音的范围,但给听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儒家尤其注重乐音对人心的影响,主张乐音应该有益于人的教化,而不是为了刺激感官。认为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人类的进步;以满足感官刺激作为主导的乐音,会将社会引向混乱。所以《乐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音有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乐音悖逆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会引导人走向颓靡或暴戾的极端,最终毁灭人性,是亡国之音。而高层次的乐音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因此,对乐音要有所选择,儒家将最高层次的音称为“乐”。《乐记》说:“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为乐。是否懂得音与乐的区别,十分重要,所以《乐记》又说:“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唯有君子才懂得真正的乐。
春秋时期有古乐与新乐之争。所谓古乐,是自黄帝、尧舜以来,圣贤相传的雅乐,如黄帝之乐《咸池》,尧之乐《大章》,舜之乐《韶》,禹之乐《夏》等,节奏缓慢庄重,富有寓意。新乐则是时人所作的淫声乐曲,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乐记》记载了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魏文侯对子夏说:我端冕而听古乐,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郑、卫之音,就不知疲倦。请问原因何在?子夏说:古乐进退齐一,没有奸声,弦匏笙簧,相互配合,奏乐始于击鼓,舞毕击金铙而退。君子聆听到此,可以说出古乐的义理,然后思索修身齐家,均平天下。新乐不然,行伍杂乱,奸声滥溺,舞如猴戏,男女混杂,尊卑不别。乐曲终了,君子不知所云。魏文侯好乐舞,但却是知音而不知乐,子夏讥笑他说“今君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古乐是圣人确立的父子君臣的纪纲之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配以乐器、辅以舞蹈、加以节奏的作品,所以子夏说“德音之谓乐”。而新乐“淫于色而害于德”,不能称为乐,所以,有道君王万万不敢将它搬进宗庙祭祀祖先。
1.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阐释“对乐音要有所选择”的原因的一项是
A.乐音出自人心,又能给人以反作用,各种各样的乐音,能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从而诱导着人的情感发生和转换。
B.是否懂得音和乐的区别十分重要,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懂得真正的乐。
C.低层次的乐音无益于人的教化,而高层次的乐音则能使人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人性。
D.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提高个人道德水平,促使社会进步;以小人之道为主导的乐音,以满足个人感官刺激为目的,不利于社会进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君子之道为主导的乐音,新乐就是儒家认为的以满足感官刺激为目的的乐音。
B.古乐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如新乐那么强烈,所以魏文侯听古乐时总是担心会睡着,而听新乐时却不知疲倦。
C.古代有道君主不敢把新乐搬进宗庙祭祀的原因是新乐恣意放荡,无思想内涵可言。
D.文中引用《乐记》中魏文侯向子夏问乐的对话,目的是讥笑魏文侯只知音而不知乐。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很早就有重视乐音对人的教化作用的传统。
B.儒家强调乐音对人的道德熏陶作用,这对我们今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仍然有借鉴作用。
C.孔子曾称春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其原因可能是春秋时期盛行的是新乐,表现的是对声色犬马的狂热。
D.如果人人都能欣赏高层次的乐音,而摒弃靡靡之音、亡国之音,那就一定能达到儒家所强调的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注】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大籍民车籍:征用 |
B.人未谕县官意谕:告诉 |
C.二事俱寝寝:停止 |
D.契丹知不可夺夺:改变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 |
B.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 |
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 |
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 |
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 |
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 |
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 |
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