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对下列加粗的“其”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郯予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用作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用作代词,代人,“他”的意思) ③其皆出于此乎(用作疑问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用作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 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用作代词,相当于“那里”) ⑥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或者”“还是”) ⑦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用作代词,相当于“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⑥⑦ D.④⑤⑥⑦ |
试题答案
B[ ]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用作代词,代人,“他”的意思)
③其皆出于此乎(用作疑问副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
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用作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
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用作代词,相当于“那里”)
⑥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或者”“还是”)
⑦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用作代词,相当于“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③④⑥⑦
D.④⑤⑥⑦
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碑仆道(仆:倒)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
③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④盖音谬也(盖:大概)
①始舍于其址(舍:屋舍)
②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得:能够)
③观于天地(观:观察)
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文:文字)
①何可胜道也哉(胜:胜利)
②夫夷以近(以:而)
③常在于险远(险:险要的地方)
④莫能名者(名:说明白)
①其文漫灭(漫:模糊、磨灭)
②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尽情享受)
③后世之谬其传(传:传记)
④深思而慎取之(之:传闻材料)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目似瞑,意暇甚 意:神情
②樊哙从良坐 从:跟随
③卮酒安足辞 辞:推辞
④此亡秦之续耳 续:连续
⑤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目的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随
⑦沛公起如厕 如:往
⑧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置
①③⑤⑦
②③⑥⑧
②④⑥⑦
①④⑤⑧
下列对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绍明世(继承) 垂空文以断礼义(流传) 不抚状而弃秽兮(安抚、安慰) 拨去古文(废弃)
- B.讲业齐鲁之都(研讨,演习) 整齐其世传(有条理,不紊乱)史记放绝(散失) 徇朝歌(夺取,攻占)
- C.易服色(更改) 承敝通变(顺应)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予更欲一觇北(窥视)
- D.按诛五人(追求,查办) 众不能堪,抶而扑之(忍受) 恐年岁之不吾与(参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
|
王安石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关,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直好山乎 直:只是
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写:写作
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 壅:阻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留之山中②至即深山长谷之民
B.①使记其作亭之意②其然乎?其不然乎?
C.①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②君至而为亭
D.①以求其疾忧②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