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不为人之(厌恶)寒也(chuò废弃)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
    (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
B.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区别),则日切(cuō通“磋”,切磋)而不舍也。
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wáng大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阴暗险
      恶)而亡矣。
D.大天而(思慕)之,孰与物(xù蓄积)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试题答案

C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师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①,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③袭击,败之。

                                         《宋史?? 列传一百十九》

【注释】

①河埽:埽,音sào,旧时治河,把树枝、秫秸、石头等捆扎成圆柱形用以堵口或护岸的东西。通常用许多埽做成水工建筑物。河埽,泛指黄河堤岸上的防护设施。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大河:黄河。

下面各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恐泽兵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B.诸将乞贷淬    贷:宽恕、宽免

C.假宗正少卿      假:不真,非正式的     D.惠卿辟为属    辟:征召

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徒苦民而功未易集   ②可不扰而办    ③食禄而避难    ④转战而东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③相同,④不同      D.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可轻举   轻举:轻易攻取     B.少需之,至初春    少需:需要等待

C.陈淬言敌方炽  方炽:正嚣张    D.先驱云前有敌营   先驱:先头部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官两河者率讬故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日进退等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抗金的一组是

①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②是行不生还矣       ③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④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⑤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⑥泽挥众直前与战

A.①④⑤     B. 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而僵仆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B.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讨论的大臣怕他妨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以一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④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镗鞳⑥之声,与向之噌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桴:鼓槌。栖鹘:宿巢的老鹰。

  ④:形容钟声洪亮。涵澹澎湃:波浪激荡。⑥窾坎镗:击物声和钟鼓声。

(1)

对下列文中加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①微风浪         鼓:振动,这里有激起的意思

大风浪不能鸣也     虽:连词,即使。

B.

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慢慢地。

②自以为得之矣       以为:认为。

C.

①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适:往,赴,动词。

②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  殆:危险。

D.

①至夜月明        莫:同“暮”,傍晚。

②空中而多窍        窍:窟窿。

(2)

对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②送至湖口

③徐而察

④汝识

⑤周景王无射也

[  ]

A.

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B.

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

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D.

①②③④⑤用法各不相同。

(3)

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

A.

今以钟磬置水中

B.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

得双石于潭上

(4)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篇带有调查、考辨性质的游记。作者之所以想要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只不过是对李渤的观点有所怀疑。

B.

月夜来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他觉得心惊肉跳,甚至一度产生了动摇,想要放弃此次行动,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C.

作者认为石钟山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了类似钟鸣之声。这和郦元的看法倒颇为接近。

D.

作者并非单纯记游,而是将月夜游江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悟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5)

翻译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国子监,徐阶亟赏之。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从尚书韩邦奇游,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吹之,声毕和,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继盛名益著,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躏京师,威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请开互市市马,冀与俺答媾,幸无战斗,固恩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遽议和,示弱,大辱国,乃奏言十不可、五谬。疏入,帝颇心动,下鸾及成国公朱希忠,大学士严嵩、徐阶,兵部尚书赵锦,侍郎聂豹、张时彻议。鸾攘臂詈曰:“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诸大臣遂言,遣官已行,势难中止。帝尚犹豫,鸾复进密疏,乃下继盛诏狱,贬狄道典史。其地杂番,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注]①俺答:明朝时鞑靼族首领,常侵扰西北边境。②互市:通商。③市马:向鞑靼购买马匹。④媾:讲和。⑤下:下发给。③狄道典史:狄道,今甘肃临洮;典史,明清时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狱办的属官。⑦出妇服装:变卖了妻子的服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覃思律吕之学,手制十二律

  律吕:古代校正声音的乐器。古代把声音按高低清浊分为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等,其中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简称“律吕”。

B.无战斗

幸:侥幸

C.攘臂

詈:骂

D.民仰二百里外

薪:用来取火的柴草

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自刻厉

  ②继盛名

  ③尽所学授之

  ④倚办寇

[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继励经里塾  里塾:村子里的私塾

B.幼者任牧牛,不任学耶  乃:就是

C.其地杂番  杂番: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

D.竖子目不睹寇  竖子:蔑视别人的称呼,犹如“小子”之类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继盛以为仇耻未雪

②杨公即须我曹穹帐,亦舍之

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庶母妒,使牧牛

②邦奇大喜,尽以所学授之

③竖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

④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杨继盛从小受到庶母虐待,不许他读书,但他自己好学勤奋,终学有所成。

B.杨继盛主张坚决抗击外侮,反对妥协辱国,他曾上疏弹劾奸人误国的罪行,申明不可议和的十大理由和五种错误做法。

C.明世宗看到继盛的奏疏,把它交给大臣们讨论,仇鸾大骂继盛轻敌,其他诸位大臣虽然同意继盛的意见,据理力争,但是使臣已经派出,形势难以挽回。

D.继盛被贬到边地,为了改变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克服种种困难,卖了自己的马和妻子的服饰,请老师来给子弟们传授经学。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耳,曷足以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也。学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以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端,“喘”;端而言,轻言。②囋(zàn),谓语音繁碎,即啰嗦。

(1)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乎心
箸:借为“贮”,指积存
B.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急躁
C.学莫便乎近其人
便:便宜
D.以遍矣
尊:同“遵”,遵循。遍:详尽,周全

(2)“形乎动静”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B.在行和止上体现出来

C.形成于行动上

D.行动合乎礼仪

(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曷足以七尺之身躯哉?

②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③傲,也。

④假舟楫者,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则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却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文中画横线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可以为法则

  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B.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大学问家是为了自身品德的修养,如今的大学问家却是为了向别人夸耀

C.君子如向也

  君子(答人所问)如同回声,(有问才答,问多少答多少)

D.《礼》、《乐》法而不说

  《礼》、《乐》只是对大的法度条文的规定,而说理不够详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四寸耳,曷足以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也。学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以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端,“喘”;端而言,轻言。②囋(zàn),谓语音繁碎,即啰嗦。

(1)下列各句中加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乎心
箸:借为“贮”,指积存
B.故不问而告谓之
傲:急躁
C.学莫便乎近其人
便:便宜
D.以遍矣
尊:同“遵”,遵循。遍:详尽,周全

(2)“形乎动静”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在言行举止上

B.在行和止上体现出来

C.形成于行动上

D.行动合乎礼仪

(3)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曷足以七尺之身躯哉?

②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③傲,也。

④假舟楫者,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则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却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4)文中画横线句子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可以为法则

  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B.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大学问家是为了自身品德的修养,如今的大学问家却是为了向别人夸耀

C.君子如向也

  君子(答人所问)如同回声,(有问才答,问多少答多少)

D.《礼》、《乐》法而不说

  《礼》、《乐》只是对大的法度条文的规定,而说理不够详尽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训练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1950年10月

    一九五O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附: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填是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的字注音。

(  )溪沙

(  )

(  )会

填是(  )

翩跹(  )

(  )阗

(2)下列词语解释及其有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赤县: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都可代指中国。

B.翩跹:形容舞姿轻盈。两首词的“翩跹”的感情色彩相同。

C.于阗: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于田县一带,这里指新疆各民族。

D.火树银花:出自唐代苏味道《观灯》:“火树银花合”,指元宵节张灯于树,使人有火树银花合而为一之感。这里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灿烂。

E.唱彻:(歌声)唱得响彻(全场)。

(3)找出这两首词的韵脚字,并说说各自押的是什么韵。

答:________

(4)下列词句中有一句是倒装句(即为了表达的需要,颠倒词语顺序),请指出来

[  ]

A.长夜难明赤县天

B.百年魔怪舞翩跹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万方乐奏有于阗

(5)反复阅读理解,弄懂句意。下面对词中句意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长夜难明赤县天

理解:旧中国的天长期被黑暗所笼罩,多么难以盼到天亮啊!

B.百年魔怪舞翩跹

理解:一百多年来妖魔鬼怪张牙舞爪,横行霸道。是长夜难明的原因。

C.人民五亿不团圆

理解:五亿人民不能团圆。“不团圆”指的是没有聚会并在一起演出。

D.万方乐奏有于阗

理解: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度国庆佳节,更有来自新疆的精彩节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为加粗字加注音。

厉王,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  )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财用衣食者也(  )

(2)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滂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

(7)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训练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1950年10月

    一九五O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附:柳亚子原词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怀仁堂观西南各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毛泽东填是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云尔!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

良宵盛会喜空前!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的字注音。

(  )溪沙

(  )

(  )会

填是(  )

翩跹(  )

(  )阗

(2)下列词语解释及其有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赤县: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都可代指中国。

B.翩跹:形容舞姿轻盈。两首词的“翩跹”的感情色彩相同。

C.于阗: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于田县一带,这里指新疆各民族。

D.火树银花:出自唐代苏味道《观灯》:“火树银花合”,指元宵节张灯于树,使人有火树银花合而为一之感。这里用来形容灯火辉煌灿烂。

E.唱彻:(歌声)唱得响彻(全场)。

(3)找出这两首词的韵脚字,并说说各自押的是什么韵。

答:________

(4)下列词句中有一句是倒装句(即为了表达的需要,颠倒词语顺序),请指出来

[  ]

A.长夜难明赤县天

B.百年魔怪舞翩跹

C.一唱雄鸡天下白

D.万方乐奏有于阗

(5)反复阅读理解,弄懂句意。下面对词中句意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长夜难明赤县天

理解:旧中国的天长期被黑暗所笼罩,多么难以盼到天亮啊!

B.百年魔怪舞翩跹

理解:一百多年来妖魔鬼怪张牙舞爪,横行霸道。是长夜难明的原因。

C.人民五亿不团圆

理解:五亿人民不能团圆。“不团圆”指的是没有聚会并在一起演出。

D.万方乐奏有于阗

理解: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度国庆佳节,更有来自新疆的精彩节目。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为加粗字加注音。

厉王,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  )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财用衣食者也(  )

(2)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滂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

(7)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