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扪,触摸;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分别为蜀、秦的分野)
C.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试题答案

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游学徐士,兼通数经。沛相陈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 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则愈。当其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需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逢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固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的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遂如佗言。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旁有买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嬉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心解剂,不复称量/分:分量
B.逢腹摩,四五日差/膏:用药膏
C.或其异/难:诘问
D.县车边,欲佗/造:成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破取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
B.①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②古学者必有师
C.①刺不的胃管,误中肝②呜呼!师道之不传久矣
D.①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十数②虽董之严刑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华佗曾游学徐州一带,沛相陈圭推荐他,太 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职。
B.华佗在给病人动手术时,先让病人喝下一种叫做麻沸散的药,病人便无知觉,他这才开始手术。
C.华佗在给徐毅看病时,发现他针灸时误中了肝脏,虽然饮食每天减少,但五天就不治自愈了。
D.华佗为一吃不下饭的病人看病,这个病人到他家拜访,看见华佗家北边的墙上挂了十几条蛇,和他吐出的蛇类似。
4.给下列语句加上标点。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固治之宜殊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下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到,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益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得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亲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至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②李继迁(963-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

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太宗欲端 相:察看

B.

与宰相分日班知印 押:率领

C.

李继迁扰西 鄙:边境

D.

夫举大事不顾其 亲:父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A.

B.

C.

D.

(3)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

②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

③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④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吕端“小事糊涂”或“大事不糊涂”的性格的一组是(  )

①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

②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④必若此,非计之得也

⑤继迁之子竟纳款请命

[  ]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A.

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同时得到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为人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做宰相。

B.

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提任宰相,引起寇准不平,于是吕端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与他一起上朝登政事堂,消除了寇准的不平。

C.

同僚们上奏章应对时,常常提出不同的见解,只有吕端很少这样做,因为他不愿意人云亦云,步人后尘。

D.

吕端知道太宗要处死李继迁之母后,谏以有关项羽、刘邦的典故,力陈杀死李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会激化矛盾,他建议善待李母,果然成就了国事。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为加粗字加注音。

厉王,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  )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财用衣食者也(  )

(2)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滂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

(7)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

给下列加粗字词注音。

(1)噫吁嚱      噫吁(  )(  )

(2)百步九折萦岩  峦(  )

(3)飞湍瀑流争喧  豗(  )

(4)崖转石万壑雷  砯(  )

(2)

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百步九折岩峦

(3)以手抚坐长叹

(4)使人听此凋朱颜

(3)

开头第一段极言蜀道之难,有什么作用?

(4)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含意是什么?这句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5)

文中极言山势的高危,请找出两句正面描写的句子。

(6)

诗人在写山势高险的时候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请找出运用这一手法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

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B.

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人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

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猿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

青泥岭为唐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描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精段阅读。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日:“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作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1)为加粗字加注音。

厉王,国人谤王(  )

史献书,师(  )

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

所以财用衣食者也(  )

(2)划线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B.王怒得卫,巫使监滂者。以告,则杀之。

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

[  ]

A.事行而不悖

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

B.吾能弭谤矣

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

C.阜财用衣食

其中“阜”意为使……增多。

D.其与能几何

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

(4)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D.而后王斟酌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6)下面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

A.厉王虐,国人谤王。

译为:周厉王非常暴虐,国民都讽刺、挖苦他。

B.为川者决之使导。

译为:治理河流的人挖掘水道使水疏导。

C.史献书,师箴。

译为:史官进献史书、典籍,当老师的进劝诫、规劝的言论。

D.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译为:老百姓有嘴,就好比大地上会有山川一样,财用就出来了。

(7)把下列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A.民不堪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以事行而不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敏求字次道,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预苏舜钦进奏院会,出签书菜庆军判官。王尧臣修《唐书》,以敏求习唐事,奏为编修官。持祖母丧.诏令居家修书。卒丧,同知太常礼院。
  石中立薨,子继死,无他子。其孙祖仁疑所服,下礼官议。敏求谓宜为服三年,当解官,斩衰。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加集贤校理。从宋庠辟,通判西京。为群牧度支判官。坠马伤足,出知亳州。治平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大常寺。
  英宗在殡,有言宗室服疏者可嫁娶,敏求以为大行未发引,不可。逾年,又有言者。敏求言宗室义服,服降而练,可嫁娶矣。坐前后议异,贬秩知绛州。王珪、范镇乞留之,使成实录。神宗曰:“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然敏求议初不误,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去之。是岁,即诏还。
  徐国公主以夫兄为侄奏官,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因人心,如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出之颍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
  会李定自秀州判官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本官右谏议大夫奉朝请。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安石愈怒,罢文仲。人为敏求惧,帝独全护之,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为帝言:“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羌,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乃加敏求龙田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礼部侍郎。(《宋史·敏求列传》有删节)
  [注]①斩衰:丧服名,衰(cuī)通“縗”。“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②大行:指皇帝的葬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僚援据不一,判寺宋祁其议 是:赞同
B.集贤校理 加:升任
C.曾公亮恶礼院刘瑾附敏求为说,故因是之 去:离开
D.王安石恶吕公著,诬其言韩琦欲人心 因:利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敏求刚正方直的一组是(     )
①判寺宋祁是其议,遂定为令
②敏求疏其乱天伦,执正之
③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陈失实
④安石怒白于帝,命陈升之改其语,敏求请解职
⑤策试贤良方正,孔文仲对语切直,擢置优等
⑥乃加敏求龙图阁直学士,命修《两朝正史》,掌均国公笺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求认为石中立之孙石祖仁应为石中立穿斩衰服丧三年。后来,敏求官职几度升迁,应宋庠的请求,先后担任西京通判、群牧度支判官、亳州知府、仁宗实录检讨宫等职务。
B.敏求在宋英宗死后较疏远的皇族成员什么叫候可以婚嫁这个问题,看法前后不一,因而被降为绛州知府。但同年就被召回京。
C.王安石因不喜欢吕公著而想诬陷吕公著,并传旨让敏求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敏求认为不妥而没有照做,之后想辞官,但皇帝并末批准。
D.敏求在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时,因为孔文仲对答时语言刚正不阿,所以把他放在优等的位置上,却因此又触怒了王安石。在人们为敏求的处境担忧时.皇帝却保全了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礼,国之所重,而误谬如是,安得无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群臣多尚告讦,非国家之美,宜登用敦厚之士,以变薄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与陈伯之①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喋血于友于,张秀剚刃于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面见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良。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木苦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注①:陈伯之本是南齐将领,后归降粱武帝,任江州刺史,天监元年(502)投降北魏。天监四年,临川王萧宏率军伐北魏,命记室(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信,信中陈说利害,晓以大义。陈伯之见信后,率兵归降。

(1)

对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汉主不以为  疑:心病、仇恨

B.

主上法申恩  屈:改变、废除

C.

帷幄之谋  赞:赞扬、称道

D.

往怀  布:陈说、述说

(2)

下列各组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假仆一二谈

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

B.

故知霜露之

将军之

C.

迷途知反

以慕容超之强

D.

其壮也

可言

(3)

下面选自文中的句子分为四组,不属丘迟对陈伯之“动之以情”的一项是

①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

②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③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④将军……高台未倾,爱妾尚在

⑤见故国之旗鼓……岂不怆恨。

⑥北虏……恶积祸盈,理至焦烂。

[  ]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丘迟首先对陈伯之过去与目前的境况进行了对比:过去是威风八面,现在是狼狈不堪。

B.

丘迟认为陈伯之投奔北魏是受了他人挑拨,迫不得已;如果归降,宅心仁厚的梁朝皇帝定会像光武和曹操那样对他网开一面的。

C.

丘迟用慕容超和姚泓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会长久,他寄身北魏,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

D.

丘迟特别指出,梁朝国泰民安,四方的部落都来进贡请降,北魏仅是苟延残喘,劝告陈伯之要仔细考虑。

(5)

翻译选文中的句子。

(1)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2)将军面见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3)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