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字注音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yīng)安之若(平常)命(使……丧失)
B.言(luò)锁(jiā)手足之情(喻兄弟)
C.石(pán)自拔(能)(诺言)
D.无于事(帮助)不言而(明白)行(nǚ)

试题答案

A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非争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1.选出对下面加粗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三五行
②会而礼勤
A.①x0ng行酒
sh)次数
B.①h2ng排行
shu^多次
C.①x0ng行酒
shu^多次
D.①h2ng排行
sh)次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

群牧:指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

B.酒非内法

内法:指宫内酿酒的方法。

C.农夫蹑丝履

丝履:指用丝织品做的袜子。

D.客至未尝不置酒。

未尝:不曾。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  ]

A.经常几个月地聚会喝酒,然后才离开此地。

B.往往用几个月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C.往往几个月地聚会喝酒,然后才敢打开请柬。

D.经常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准备好了才敢开始发书。

4.故不随俗靡者鲜矣。

[  ]

A.因此不随波逐流的人就很新鲜的了。

B.因此不随着侈靡的人就很少的了。

C.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D.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新鲜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非争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1.选出对下面加粗字注音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三五行
②会而礼勤
A.①x0ng行酒
sh)次数
B.①h2ng排行
shu^多次
C.①x0ng行酒
shu^多次
D.①h2ng排行
sh)次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

群牧:指群牧司,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

B.酒非内法

内法:指宫内酿酒的方法。

C.农夫蹑丝履

丝履:指用丝织品做的袜子。

D.客至未尝不置酒。

未尝:不曾。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3.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  ]

A.经常几个月地聚会喝酒,然后才离开此地。

B.往往用几个月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C.往往几个月地聚会喝酒,然后才敢打开请柬。

D.经常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准备好了才敢开始发书。

4.故不随俗靡者鲜矣。

[  ]

A.因此不随波逐流的人就很新鲜的了。

B.因此不随着侈靡的人就很少的了。

C.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D.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新鲜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善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尽也!”生笑曰:“使酒人乌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坐,为话古贤将事,其人竦听,据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已,目慴①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义气服人类如此。注:①慴(zh6瞪眼)

(选自明高启《南宫生传》)

1.下列加粗字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博涉书
②尤善
③彼不可近
④策马生后
A.①传(chu2n,传递)
②弹(d4n,弹弓)
  ③酗(x),过量饮酒)
④踵(zh%ng,脚跟)
B.①传(zhu4n,自传)
②弹(t2n,使弹弓)
  ③酗(x),撒酒疯)
④踵(zh%ng,走到)
C.①传(zhu4n,经传)
②弹(t2n,用弹弓射)
  ③酗(x),撒酒疯)
④踵(zh%ng,走到)
D.①传(zhu4n,经传)
②弹(d4n,弹弓)
  ③酗(x),饮酒过量)
④踵(zh%ng,脚后跟)

2.对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数殴辱士 ②生能义气服人如此

[  ]

A.①同类 ②这一类

B.①类似 ②大致

C.①人类 ②种类

D.①同类 ②大致

3.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后抄在横线上。

①据樽下拜起为寿 ②其一尝遇主客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4.选出下列带点词用法相同的两句。

A.彼酗不可

B.指飞鸟

C.不敢突冒呵

D.吾将之矣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使酒人乌能勇

[  ]

A.借酒使性的人怎么能勇敢

B.假使撒了酒疯如何能勇猛

C.借酒的人不能勇敢

D.假使过多饮酒就不能勇敢

②至罢会,无失仪

[  ]

A.等到喝完酒,也不能失去常态

B.一直到散席,都没有失礼

C.等到喝完酒,没有一人失礼

D.一直到散席,都没有人失礼

6.南宫生能使第一个将军“据樽下拜起为寿”的原因是

[  ]

A.即命驾往

B.为话古贤将事

C.无失仪

D.吾将柔之矣

7.第二个将军“不敢突冒呵避”的原因是

[  ]

A.顾生不下己

B.知生非懦懦

C.生能义气服人类如此

D.欲“请结欢”

8.正确表达这篇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  ]

A.南宫生是个能文能武的人

B.南宫生对待下属军官的态度

C.南宫生使人敬服主要靠正气和说理

D.南宫生主要以说理和正气使人敬服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

下列加粗的词的注音和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学无所不  窥:ku@,从小孔或缝隙里看,这里引申为涉猎,研究。

B.

孔子之徒  诋d! z!,毁辱,诽谤。

C.

然善属书离辞  属书:zh( sh&,写文章。

D.

剽剥儒、墨  剽剥:pi1o b#,攻击,驳斥。

(2)

下面加粗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

下面加粗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老子之术

B.

终身不仕,以吾志焉

C.

养食之数岁,以文绣

D.

会盟而谋

(4)

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5)

翻译。

(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庄子是与梁惠王和齐宣王同一时代的人,他学问广博,其要旨从根本上说归属于老子学说。

B.

庄子著书十多万字,所写文章多空洞无物。善以寓言来阐发其思想精髓,内容与儒、墨等其他流派针锋相对。

C.

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

D.

庄子淡泊名利,看透了名利背后的危害,愿像鱼儿一样自由游弋,逞其心志。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圯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①,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②,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逆流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①帐:讲坛。

②湮:沉落。

③颠:疯。

④坎:洞。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门于河(p!倒塌)

B.数小舟(zhu$划船)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di1n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逆流上矣(s)逆水流而上)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门圮于河(山门:指寺院的大门)

B.顺流下矣(顺流:顺着流水,即河水)

C.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物理学)

D.是非木柿(木柿:木片)

(3)下列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阅十余岁 ②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  ]

A.①经历了十多年。

   ②抛入铁耙,找了十多里没发现沉入河中的痕迹。

B.①经历了十多年。

   ②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C.①观察了十多年。

   ②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D.①观察了十多年。

   ②抛入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发现石兽的痕迹。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于是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老河兵看问题全面正确,理学家等人看问题较为片面。所以本文告诉我们实践很重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圯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①,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②,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逆流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

①帐:讲坛。

②湮:沉落。

③颠:疯。

④坎:洞。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门于河(p!倒塌)

B.数小舟(zhu$划船)

C.求之地中,不更颠乎(di1n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逆流上矣(s)逆水流而上)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门圮于河(山门:指寺院的大门)

B.顺流下矣(顺流:顺着流水,即河水)

C.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物理学)

D.是非木柿(木柿:木片)

3.下列两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阅十余岁 ②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  ]

A.①经历了十多年。

   ②抛入铁耙,找了十多里没发现沉入河中的痕迹。

B.①经历了十多年。

   ②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C.①观察了十多年。

   ②拖着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D.①观察了十多年。

   ②抛入铁耙,打捞了十多里没发现石兽的痕迹。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于是认为应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于是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老河兵看问题全面正确,理学家等人看问题较为片面。所以本文告诉我们实践很重要。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①。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宴,好其繁声②。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③,以乱雅颂④,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注:①洽闻:见多识广。②繁声:音律轻妙多变的乐曲。③郑声:原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后世称淫靡之音。④雅颂:儒家所认为的正统音乐。

(1)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清行称       致:得到

B.

于是召谭议郎、给事中 拜:拜见

C.

不与席而之曰     让:责备

D.

而今数郑声      进:演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

弘闻之不,悔于荐举

B.

所以荐子者

C.

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

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4)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弘恪尽职守、不徇私情的一组是

①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②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杨雄、刘向父子

③谭至,不与席而让之

④谭见弘,失其常度

⑤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

[  ]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5)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宋弘能恪守礼义,为人不苟。怒斥桓谭是其不苟处;引咎自责是其不苟处;面责皇帝,仍是其不苟处。

B.

桓谭受到宋弘的责备后,在朝廷宴会上,当光武帝命他鼓琴时,他见到宋弘而“失其常度”,说明桓谭仍有羞耻之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C.

宋弘多次举荐贤能,同时又是一位不徇私情、正直不阿的良臣,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D.

光武帝刘秀听了宋弘对自己的委婉的规劝后,便面有愧色,表示歉意,并有了“不复令谭给事中”的实际行动,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练习。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①。”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母本侧庶,籍②注失实,年末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侍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且归养之愿,又切微情。”觊之又劝令以母老求县,子平曰:“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觊之益重之。既归家,竭身运力,以供养。末除吴郡海虞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人或疑其俭薄,子平曰:“希禄本在养,不在为己。”问者惭而退。母丧去官。哀毁逾礼,至哭踊,顿绝方苏

(选自《宋书·孝义列传》)

注:①白粲:白米。②籍:户口册,即下文的“黄籍”。当时规定,官员父母年满八十,应解职归家奉养。

(1)

对下列两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与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①扬州从事史。②竭身运力,以供养。

[  ]

A.

①设立p@ ②给以g7i

B.

①设立p@ ②使……丰足j!

C.

①征召b@ ②使……丰足j!

D.

①征召b@ ②给以g7i

(2)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尊上年实未八十,故所知。

②希禄本在养,不在为己。

有赠鲜肴者……则不肯受。

至哭踊,顿绝方苏。

[  ]

A.

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不同。

B.

两个“亲”字相同,两个“每”字也相同。

C.

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相同。

D.

两个“亲”字不同,两个“每”字也不同。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何子平有孝心的一组是

①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②何心独飨白粲。

③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

④实未及养,何假以希禄?

⑤县禄唯以养母一身,而妻子不犯一毫。

⑥希禄本在养亲,不在为己。

[  ]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⑥

D.

③④⑥

(4)

下列对何子平去职归家奉养老母一事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由于老母“籍注失实,年未及养”,子平依律仍可在州任职,但他出于“归养之愿,又切微情”的考虑,坚持归家。

B.

子平归家后,“竭身运力,以给供养”,认为“希禄本在养亲”,坚持“县禄唯以养母一身”,从而实现了“归养之愿”。

C.

子平不愿以老母“实年未满”而“苟冒荣利”,又不肯“以母老求县”,归家养母,竭尽全力,从而深受顾觊之敬重。

D.

由于老母“籍年已满”,子平去职归家;尽管顾觊之希望他在州任职,但他以有碍于“公家正取信黄籍”,婉言谢绝。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手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予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千之国 ②及三年 ③吾点也 ④然叹曰

A.①sh8ng
b!
y)
w8i
B.①sh8ng
b@
y(
ku@
C.①ch6ng
b!
y)
w8i
D.①ch6ng
b@
y(
ku@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毋吾也(认为)
B.其礼乐(至于)
C.风舞雩(于)
D.会同(如果)

(3)选出下列句子中有省略成分的,并在后面补出省略的部分(不止一项)

[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吾与点也。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体现出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的是

[  ]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夫子哂之。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吾与点也。

(6)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人物的神态和语言看,子路有什么性格?对于他的回答,孔子为什么“晒之”?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子路的理想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五段通过神态和语言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晒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晒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7)冉有、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孔子对他们有什么评价?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冉有的志向是治理小国,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用礼乐教育老百姓,那就只有等待高明的君子。

B.公西华的志向是愿意做个学生,学着治理国家,做个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C.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都有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治理小国和做小相,都是大材小用。

D.孔子认为,冉有、公西华都是讲的国家大事,只不过他们讲得很谦虚罢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