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加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现 非我也,岁也——年成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致力 C、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跟随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去、前往 |
试题答案
C非我也,岁也——年成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致力
C、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D、风雪严寒,从数骑出——跟随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去、前往
阅读下文,解答文后问题。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溽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③,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分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从安邑迁都大梁,所以叫梁惠王。
②晋国:这里指魏国。是梁惠王自称本国。
③梁襄王:梁惠王之子。公元前318至前296年在位。
1.下列句子加粗字的正确解释和读音是:
[ ]
①卒然问曰 ②天下恶乎定?
2.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B.入:对内 出:对外
C.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入:在家 出:外出
3.“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词义是:
[ ]
4.“彼夺其民时”的“彼”指代的是:
[ ]
5.下列句中的“莫”与“天下莫强焉”中的“莫”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
A.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B.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给死者以抚恤。
C.这是很羞惭的事,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D.这是很羞惭的事,愿意给死者以抚恤。
7.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
A.远看他不像个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B.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C.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D.远看他不像个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 ]
A.如今天下为争夺牧场,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9.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
A.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B.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C.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D.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精力充沛谁能抵挡得住呢?
10.下列说法与孟子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使生灵涂炭的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阅读下文,解答文后问题。
梁惠王①曰:“晋国②,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溽;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溽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以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③,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分元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即位后八年,从安邑迁都大梁,所以叫梁惠王。
②晋国:这里指魏国。是梁惠王自称本国。
③梁襄王:梁惠王之子。公元前318至前296年在位。
1.下列句子加粗字的正确解释和读音是:
[ ]
①卒然问曰 ②天下恶乎定?
2.对“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中的“入”“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B.入:对内 出:对外
C.入:在家里 出:在外面
D.入:在家 出:外出
3.“其如是,孰能御之”中“御”字的词义是:
[ ]
4.“彼夺其民时”的“彼”指代的是:
[ ]
5.下列句中的“莫”与“天下莫强焉”中的“莫”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
A.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B.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给死者以抚恤。
C.这是很羞惭的事,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
D.这是很羞惭的事,愿意给死者以抚恤。
7.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
A.远看他不像个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B.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C.看他比不了别国的国君,到他跟前也看不出威严的样子。
D.远看他不像个国君,跟随他的人看不出有怕他的。
8.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 ]
A.如今天下为争夺牧场,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B.如今天下放牧的人,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C.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以杀人为手段的。
D.如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喜欢杀人的。
9.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
A.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B.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是水就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C.果真如此,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蓬勃兴旺的局面谁能抵挡得住呢?
D.国君如此诚实,百姓就会归顺他,好像水自然要向下流,精力充沛谁能抵挡得住呢?
10.下列说法与孟子主张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国君应爱民保民;反对一切使生灵涂炭的战争。
B.国君应以仁政治理天下;反对嗜杀百姓。
C.梁惠王、梁襄王都在嗜杀者之列;应以爱民保民为本。
D.国君爱民保民,百姓归附,天下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而。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数量: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攒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 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 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 逮:赶上
D.委之百姓 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三请,不见许 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 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攒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
|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敞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今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履刍秦,三室之妾俱足桀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遂。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公照,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率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令拍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手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攒肉撤酒。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公然后就内奶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晏子请左右与以歌弊娱君者退之。(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数量:艰难的样子 ③乐:喜欢、乐意 ④康:大路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能歌者——致:使……到来
B.徒行见公曰——徒:步行
C.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
D.委之百姓——委:任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
B.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
C.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D.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 )
A.(但)无乐有上矣。
B.(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惟夫子之令(是听)。
D.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 )
①遂分家粟于氓。 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晏子爱民爱国,为了劝谏景公不惜放弃自己的官位。
|